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专利滥诉”制约企业海外发展

  2008/5/23  [访问本页PC版]

    陈福利透露,商务部正在推动建立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预警和维权机制,“搭建这个平台是要唤醒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目前机制建设尚在进展中,有多个部门参与,国内外联动。但因为事情相对复杂,所以还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表。”

    据了解,商务部早在两年前就开始酝酿通过政府、企业和驻外机构建立该机制,主要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注册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法律服务提供支持。

    陈福利认为,目前知识产权的强保护正在成为国际潮流,不仅国内的相关立法、执法日趋严密和严厉,wto、wipo、apec等国际组织框架下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也越来越强硬和完备。

    同时,陈福利也强调国内企业要加快知识产权布局,产生更多的足以“强保护”的知识产权。他举例说,在2007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每一美元中平均含有24项知识产权,而中国向欧盟出口每一美元平均含有不到0.5项知识产权。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认为,不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中国企业既走不出去,也不会强壮。因为未来是一个知识产权的世界,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国知局:对外应诉预备资金建立在望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在会上透露,《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即将颁布。据悉,国务院相关部委正在积极研究和制定与知识产权政策相衔接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加大投入。除了商务部正在酝酿的维权机制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亦有意建立对外应诉预备资金,以减轻企业对外知识产权诉讼压力。

    张勤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指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不仅屡屡向wto投诉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而且频繁利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款对我国企业提起调查和诉讼,阻止我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以“337调查”为例,截至2006年底,美国对我国产品发起了58次调查,其中2006年有13次,约占当年调查案件总数的39.3%。中国已成为遭受美国“337调查”最多的国家,成为“337调查”最大的受害国。一些跨国公司也确实存在滥用知识产权,企图扼杀中国企业崛起的行为。为帮助企业应对诉讼风险,张勤明确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研究建立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纠纷应诉预备资金。

    对此,陈伍胜欣然叫好。“多年的国际诉讼不但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而且,由于长期出差美国,正常的公司管理也难免受到影响,从人力、财力和物力上都已不胜其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社会保险体系商业化运作模式,构建自身的知识产权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以行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基金,抗衡海外企业滥用知识产权频频挑起的恶意诉讼。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