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瓷文化营销背后的品牌危机

  2008/5/8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供不应求,到90年代的生产过剩,再到2000年以后的一次次洗牌,陶瓷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也经历了从没有营销,到价格大战,再到文化营销的逐步进化,而每一次营销模式的蜕变,都会使一批企业迅速崛起,也会有一批企业黯然消逝。当中国陶瓷业逐步进入决胜品牌的时代,陶企们也开始了文化营销之旅。然而由于对品牌文化的曲解与急功近利这场“文化风”刮得让人有些不寒而栗。记者在走访市场与业内部分知名企业之后,隐隐感到了这场文化大战背后的品牌危机。

    陶瓷市场风雨飘摇

    业内人士分析,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扬,新政抑制房产热潮,陶瓷卫浴零售竞争将继续加大,80%的品牌极有可能被淘汰,目前僵持不下的局面将很快出现破冰。

    由于同质化严重,缺乏研发创新,瓷砖市场仍处于一片混战当中,但是,随着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消费者除了对产品质量关注之外,对花色品种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产品有更多的附加价值,而且在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的压力之下,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让企业不堪重负,如何从品牌、文化、服务上寻求利润增长点成了行业的热点。金舵陶瓷市场策划部副经理谷马昌认为,虽然在抛光砖领域,金舵可谓是开创鼻祖,但在保证品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金舵同样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不断完善丰富自身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从细节上感受到金舵的人文关怀与品牌内涵。

    在日趋壮大的卫浴业,“高端高利润”产品市场仍大部分掌握在美标、科勒、法恩莎等国际实力品牌企业手中,而对于这些外企来说,在努力坚守高端市场的同时,尽快切入随发展而愈加扩大的中档产品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因此,这些海外集团一方面增强在中国的营销力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走下高端神坛,进一步抢占中档产品市场份额。如美标、科勒、英陶等国际大鳄,不仅把产品运到国内市场销售,还在内地投资建厂,实现生产销售的本地化,以降低国内产品低生产成本对其造成的威胁。而美标更早在2002年底即已定下进军中小城市市场的战略,以培养中档产品市场用户群,并获得了一定成绩。海外集团的种种动作,势必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国内卫浴市场“山雨欲来风满楼”。

    文化营销渐成主流

    从欧神诺的“时装化”理念的推出,到金舵陶瓷的奥运营销,再到特地瓷砖的“购买产品捐赠树苗”的绿色环保活动的开展,综观国内陶瓷市场,文化营销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手段,同时,品牌需要文化内涵,产品需要文化底蕴,因此,当企业的品牌形象开始塑立,品牌文化得到建设,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及忠诚度全面提升的时候,产品也得到了消费者认可,文化营销自然被企业当成在市场上立于不败的法宝,当这种文化沉淀下来成为企业文化时,它就具备了不可模仿性。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