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向左?向右? 杭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处“十字路口”

  2008/5/9  [访问本页PC版]

    杭州万事利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以进出口婴儿服装为主的外贸企业。该公司财务处经理屠云峰认为,杭州甚至国内所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都面临着生产成本和市场萎缩的压力。他说:“配额取消后,从短期来看,对小企业是有利的。但长期来看,对小企业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而对大企业来说,虽然有一定的冲击,但影响不是很大。”他认为,目前一些企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产业层次不高,导致原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差扩大,直接的结果是企业利润减少,加上融资紧张,进一步导致包括科研、人才、项目等方面的投入减少,从而导致企业的“越冬”能力减弱,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加入wto后最早开放的行业,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目前,多数服装生产企业在面对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压力时,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很多企业已经从过去简单的来料加工,逐步发展为生产技术领先、管理水平先进的名牌产品。对于这样的企业,进出口配额制度对于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做好品牌才能在重压下突围

    “中国纺织服装业正经历着最寒冷的严冬,但是相对来说,杭州的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发展还比较平稳。”杭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对外贸易管理处副处长郭萍这样说。

    来自万事利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3月,公司出口总额达到了1138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长了30%。屠云峰认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要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转变经营思路,调整经营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把发展的重心放在提升科技贡献率、品牌知名度和管理水平上来,摆脱过去靠低成本低价格赢得市场的做法。

    郭萍认为,在产业转型的“阵痛期”,没有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只有做好杭州品牌,让“杭州制造”走出去,才是做强产业唯一的出路。“中国还有着广阔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在目前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充分发掘内地市场是整个产业突围的理想途径。”李国富这样说。

    新闻链接

    输欧纺织品配额限制:2005年,欧盟不顾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反对,为保护少数本土生产商的利益,以中国输欧纺织品激增为由,频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所幸争端最终通过协商得以解决。按照欧盟与中国当时达成的协议,欧盟对中国输欧的10类纺织品设立年度配额,这一措施一直执行到2007年年底。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