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国际采购是香饽饽?还是陷阱?!

广东建设报·陶瓷周刊  2008/6/24  [访问本页PC版]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主要出口国美国正在准备启动一项所谓“特别保障措施-sa8000社会责任标准”来阻止中国陶瓷对美出口的门槛,美国这一“特别保障措施”的成功,引起世界各国对我国陶瓷产品发起多起反倾销诉讼。如印度对我国抛光砖征收反倾销税,韩国对我国陶瓷砖反倾销案仲裁和开征反倾销等。同时欧盟等国对我国实行的产品强制性认证,放射性检测和装运前检验等技术壁垒也日益苛刻。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陶瓷业的发展。

    企业困惑:同质化竞争

    某国内知名陶瓷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我国卫生建筑陶瓷由于缺泛“品牌效应”,仍处于同质化的竞争。行业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整体技术水平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掌握销售渠道与核心技术,市场应变力差,抗衡市场风险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足,不少企业缺乏科学管理、新产品开发、国际贸易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人才。同时,更重要的由于建筑卫生陶瓷产业产能的日益过剩和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所以价格竞争已经成为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占领市场的法宝,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出口贸易,价格战已经成为持久战。多年来在国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出口价格也在下滑,按照目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现状来讲,出口价格的通缩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出口退税正是众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看中的利好和利润空间。

    由于目前建筑卫生陶瓷产能的过剩,国内市场如同一个急剧膨胀而即将撑破的气球,在沉重的竞争压力之下,对于目前我国众多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来讲,出口就成了一个缓解与释放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突破口。无序和同质化的竞争所产生的“内耗”,使得出口价格一跌再跌。因为谁走过出口贸易这座独木桥,谁就有可能生存,在一定的意义上,出口已经成为众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救命的稻草,出口价格的通缩也就成了必然。这更激化了国内陶瓷行业早已白热化的竞争,使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

    专家指路:自主研发,创新树立自主品牌

    据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多种因素的影响,陶瓷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挑战,未来5年应该是我国陶瓷产业调整时期,出口总量及其数量、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未来5年,转变陶瓷出口的产品结构,加大自主研发,走创新、品牌之路将成为陶瓷出口的必由之路。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