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庐山:迈向和谐发展之路

  2008/7/20  [访问本页PC版]

    不论是在区生态工业园,还是在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姑塘化纤工业基地、东城玻纤复合材料工业基地,所见所闻,令人惊喜。江西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在庐山区长岭村开工建设;浙江杭州诺贝尔陶瓷集团“移师”庐山区,在新港镇投资15亿元,兴建30条大型高档陶瓷生产线,匡庐大地将随之崛起一座“陶瓷城”;香港年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在海会镇建设的“百果园”农业休闲娱乐项目为环庐山地带新增一处农业观光休闲胜地;投资36亿元的循环经济l乳酸、投资5.5亿元的大唐氟化工、投资9.8亿元的赛得利二期、投资2亿元的华东市场三期、投资1.2亿元的科茵格沥青等一批亿元项目已开工建设……一个个外地客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批批优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海外;一座座现代化企业拔地而起,生产建设如火如荼。

    走进十里、五里,有辐射赣鄂皖三省多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在姑塘、莲花,有国内知名的玻纤化纤生产基地;走进赛阳,看到的是赣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产业带;在新港,有开发沿江沿湖工业基地的主战场;走进虞家河,感受到的是欣欣向荣的鄱阳湖特色养殖业;在海会、威家,旅游餐饮业早已名声在外……在庐山区各乡镇采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乡镇经济的块状特色,它们引领着庐山区的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乡镇经济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围绕民生工程促和谐

    74岁的王秀兰老人由于心脏不好,去年10月份至现在共住院4次,花去医疗费用1万多元,由于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她在庐山区医保局报销了6000多元的医疗费用,是该区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第一位享受到政策带来优惠的居民。

    今年以来,庐山区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推动该区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以实施就业和再就业援助为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庐山区通过招商引资、增上项目,扩大用工需求,加强供需对接,共提供就业岗位2516个;将劳动年龄段内失地农民纳入再就业援助体系,把就业培训与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培训中心建设,目前已在全区建立和联系各类培训基地9个,今年以来举办“庐山区阳光工程旅游服务”、“庐山区阳光工程旅游服务食品加工(茶叶)”等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882人次,经培训有406人走上了就业岗位。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