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高安建筑陶瓷业的现状及对策

  2008/8/11  [访问本页PC版]

    在能源涨价、成本上扬、市场萎缩、产品提价难的状况下,谁都不会轻言放弃,无情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规律最终迫使大批落后产能,缺乏先进管理经验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转产。所以,在前期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本土企业有暂时性的依托优势,但随着规模龙头外企资本金的不断注入和产品入市,这一优势会丧失殆尽,根本性的变革势在必行。

    二、行业内部权衡

    (一)比较分析

    从外资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本土企业,差距之大,超乎想象。从内部构成看,大型企业注重品牌锤炼,营销策划,市场细分,文化推介和职工培训,调整迅速,反应灵敏,生存和带动力强本土企业品牌意识弱,重视制造,忽视创造,营销思路不明晰或没有策划,交叉错位严重,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意识弱,生存能力差,一旦市场动荡,就茫然不知所措。这与前期积弊和融资能力差有关。加之不重视人才培训和企业文化内涵的构建,致使人才流动频繁,企业创新受挫。所以,本土企业如不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乘势调整,只有死路一条。

    目前,高安产区已成相当规模,产业转型升级处于绝佳时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虽面临危机和压力,但只要调控管理适当,企业积极参与,仍可保大盘不失。从已入驻基地的50家企业来看,5亿元以上项目有8家,亿元以上有17家,占产区项目的34%省外企业25家,省内企业25家高安以外32家,本土企业18家从资本构成上看,亿元以上项目占资本金总量的90.9%,亿元以下占9.1%其中本土企业占15.7%。强弱并存,优劣不一,各有所长,是前期中国建筑陶瓷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微观显现,是梯队和团队创业的动机反映。

    (二)发展预测

    根据国内陶瓷产业布局走向,沿海高能耗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规模“候鸟迁徙”行动仍将持续2~3年,之后进入稳定的创业期。在这次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高安无疑是最大赢家,高安产区将成为对接广东佛山瓷海国际等国际外贸平台的重要基地之一。届时,时空的概念会在两地频繁的贸易互动往来中模糊消失。高附加值产业要素的聚集,创新型交易模式的建立将为高安未来走向世界舞台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何打造两地良性互动平台,破解产业布局、环保、物流、配套建设等高端策划难题,疏通发展瓶颈,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的命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从体制内外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高安经济才会有迅速崛起的可能。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