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崛起的“西部瓷都”正迈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

  2008/8/24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如今的夹江人,都以“西部瓷都”为荣。目前,夹江县的瓷砖年生产能力近5亿平方米,已成为全国4大建筑陶瓷基地之一。

    那么,“西部瓷都”是如何崛起的呢?见证并参与了“西部瓷都”发展建设的夹江县政协副主席李学如对记者坦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西部瓷都’”。

    李学如回忆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夹江基本上是一个纯农业县,全县仅有1家小煤矿、1家小水泥厂和一些作坊式手工业,财政主要靠农业税收,县财政年收入不足1000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大办乡镇企业的热潮中,修房造屋需要大量瓷砖,可那时贴墙的瓷砖并不好买。夹江县蕴藏有丰富的页岩资源,何不利用这一巨大资源生产瓷砖呢?黄土镇罗华村的陈长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到当时的乐山清华瓷厂考察如何将泥变成碗,回去后动员村民集资30多万元,于1987年7月建成投产夹江第一家瓷砖厂。那时建的是土烧窑子,只有1条生产线,只能生产小方块的外墙砖,这家瓷砖厂取名为夹江县建筑瓷厂,后来由于流动资金紧缺,几经波折转制成为龙山瓷砖厂。

    从1989年到1990年两年时间,在黄土镇上先后建起了长城瓷砖厂、茶坊瓷砖厂、玻华瓷砖厂、永发瓷砖厂,一些机砖厂也转向生产瓷砖。那时生产瓷砖使用的是手动压机,工艺十分落后,燃料主要是煤或柴油。这标志着夹江的瓷砖产业正式起步。

    1992年,夹江县大打经济发展总体战,迈出改革开放新步伐,一些民间资本纷纷进入建陶产业,夹江的瓷砖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1998年,夹江的瓷砖厂发展到40多家,共有120多条生产线,瓷砖年生产能力为7000万平方米,但当时仍以外墙砖为主,也有一些厂家生产小规格的地砖。这期间,夹江建陶产业发展还一度出现过犹豫徘徊:继续发展建陶产业,市场是否会出现饱和?

    1998年,该县组织了一批干部和企业老板到广东佛山考察,看到当地1家企业的年产量就超过了夹江瓷砖的总产量,顿时感到夹江的瓷砖不是多了,而是发展不够。该县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建陶产业发展。如何发展?如何又好又快发展?当时摆在夹江县委、县政府领导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陶产业发展中产生的烟尘污染,作为乐山市的北大门,夹江的形象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环境都必须改善。县上请来专家论证,必须改变燃料结构,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夹江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于1998年从丹棱县引进了日供气15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输气管道。接着,又于2000年从眉山引来日供气250万立方米的输气管道。随后,夹江的瓷砖厂纷纷实施煤改气,县城周边不再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此间,夹江的建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新中源为代表的4家外来瓷砖企业落户夹江,全县的瓷砖企业最多时达到110多家,建陶产业由过去单一的外墙砖向内墙砖转变,由内墙砖向地砖转变,地砖由小规格向大规格提升,由釉面砖向抛光砖提升。“西部瓷都”逐渐崛起,声名远播,产品从云、贵、川到西北地区,再到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出口到了国外市场。从2003年到2007年,夹江的瓷砖产品创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名牌产品、乐山市知名商标共17件,夹江瓷砖有口皆碑,“西部瓷都”享誉全国。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