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材出口呈现六大新特征2008/9/9 [访问本页PC版](点此 加载更多 6 + 张图片) 【 www.FsTaoci.Com 】2005年出口税率调整和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建材及非矿商品出口总额增速下降,出口商品结构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倾斜,国内出口产地和出口国家地区呈现多元化趋势,建材及非矿商品出口进入新阶段。 出口增速放缓 上半年建材及非矿商品出口85.9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增长速度继续下降。上半年建材及非矿出口商品离岸价格平均比上年同期上升10.68%,建材出口如扣除汇率和价格上升因素,出口实物量实际上只增长9.1%。 2005年和2006年,建材及非矿商品出口额占建材工业销售额比重从亚洲金融风暴前的7%上升到10%以上,出口已成为拉动建材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出口增长速度下降,2007年以后建材及非矿商品出口额在建材工业销售额中的比重下降到9%。 人民币汇兑损失 今年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8591,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均升值9.3%。因人民币升值,上半年建材及非矿商品出口损失57亿元人民币。鉴于目前人民币升值“小步快走”的局面,对美元汇率到年底很可能跌破6.7,全年建材及非矿商品出口汇兑损失将达到120亿人民币(见图2)。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下,建材出口企业被迫采用提高出口商品价格来应对,但出口商品的上升幅度受国际市场供需情况的制约。资源性商品和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制品离岸价格上升幅度小于人民币升值幅度,比如非金属矿采选品和花岗石类制品,出口人民币汇兑实际损失不可避免而国际市场短缺而且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建材制品,离岸价格上升幅度远远超过人民币升值幅度,出口价格的上涨弥补了人民币汇兑损失,比如玻璃纤维纱、钢化玻璃、水泥、陶瓷砖、大理石类制品等等(见表1)。特别是平板玻璃和卫生陶瓷出口数量分别下降21%和5.5%,而由于出口质量和价格的提高,出口金额分别增长了2.4%和7.7%。人民币升值在客观上抑制了资源性商品出口,对调整建材出口结构,对建材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有益。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近年来建材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地区分布趋向合理,为建材出口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产业保证。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