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陶瓷应当总结并非完结 访佛山市华夏陶瓷博览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冼永恒2008/8/5 [访问本页PC版]我们的想法是,在佛山周边地区形成5到6个5000到10000亩的工业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量不会独霸一方,所以不会形成中心,这样佛山就成了中心,又成了核心。这是个战略的思考。佛山要在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决定的精神指导下,不拘一格地和佛山的周边地区签订“双转移”协定,从政府的层面,积极地去推动。佛山只有走这么一条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总部经济”,我们的会展、信息、物流等等,才能够屹立立不倒。如果不走这步棋,企业离开广东之后,做“总部经济”,不是没有可能,但希望不大。 我向有关领导汇报的时候,他问我,你们走出去做后,佛山扮演什么角色?我说,佛山以后要以国际市场为主,国内市场为辅,这个走向是必然的,佛山只能把握这么一个方向。佛山靠进广交会,靠近港澳,佛山陶瓷的知名度,都已经深入很多国家和地区经销商和使用者的心中。 “佛山陶瓷粗放型的道路,再走下去,是错误的” 问:您认为近三十年佛山陶瓷发展走过哪些重要阶段? 冼永恒:早期我就不说了。单从建陶方面来讲,1982年到1995年,是佛山装备技术引进期。我们那时候给耐酸厂做配件,我记得是耐酸厂引进的第一条意大利生产线。大家可以回忆,那段时间企业都是在进口设备。1995年到2000年,是装备技术的吸收消化期。这个时期只是大吨位的压机、高要求的设备还是从意大利买的。从2000年直到现在,是佛山陶瓷产业链的完善、成熟期,也是制造生产的扩张期。 问:您认为佛山陶瓷行业接下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 冼永恒:我呼吁,要讲科学发展观。怎么才能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有些企业家现在还想着租一块地,干五六年就可回本了,这个思维是错误的。 我们佛山陶瓷走了这么多年,实际上是走完了一步,概括地说,就是完成了中国建陶产业粗放型的阶段。这个阶段现在已经走完了,再这样走下去是错误的。佛山走了这么多年,我们完成了一个梦想,就是中国建陶业粗放型发展的梦想,现在已经完成了,再也不能走下去了。佛山市、禅城区政府,对这些粗放型的东西关停,是必然的,在其他地方也要被关停。 要走下去,第一必须做到集约化。南庄镇的陶瓷企业发展得再到位,但是面积只有76平方公里,就有72家厂,星罗棋布地去搞,是完全做不到集约化的。第二个是生态化。它的涵义就向前更加推进了一步。企业要做到生态化,要搞循环经济,废水、废气、废渣这些东西都要循环再用。我认为我们要能够经受社会和历史的考验。第三个就是标准化。我们从原材料、每个工艺,都必须走标准化。你将来的企业给不给你经营,都要看你能不能达到标准。比如说,这个杯子合不合格,要看你的生产过程,如果你的生产过程合格了,这个杯子才是合格的。如果不规范,对社会是有危害的。第四个就是专业化。不能一家厂什么都做遍,看见色釉料赚钱我就去做色釉料,看到人家做什么我又去做什么。第五个就是数字化。我们每个企业的管理,用信息化才达到低成本,才能更有效率地运作。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