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电荒 中小陶企如何应对中洁网 2008/8/6 [访问本页PC版]几乎没有人否认建陶行业的高能耗问题,高耗能行业增速过高,用电结构重型化,使电力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下降。作为陶瓷企业,节能降耗乃是应对高油价时代最根本、最有效、也是最长远的战略性举措。 电荒与煤荒密不可分,缺煤是造成地方电厂开机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煤电价格倒挂,电力行业普遍出现亏损。据山东省统计局今年前5个月的数字,山东电力生产行业179家企业亏损额为3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0.8倍。 许多企业为了应对错峰电价,采取屯煤自发电的方式降低能源成本。而在煤价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就需要寻求新的能源了。 位于德化的某天然气有限公司,每天向当地陶瓷企业供应优质液化天然气24万立方米。能源结构的改变使德化县拥有了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不仅保护了德化的森林储量,保护了德化的山青水秀,还大大提升了德化陶瓷的产品质量。使用天然气,大大提升了德化陶瓷的产品质量,综合成本降低了,环境也大大改善了,综合效益很明显,深受当地陶瓷企业家的欢迎,而且在出口方面也有了新的优势:例如出口到欧盟,有些产品由于用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海关是免检的。 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成本 陶瓷生产先进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日本、英国等,其单位陶瓷制品的能耗远远低于我国,仅相当于国内能耗的6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陶瓷生产在能耗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事实上,多年以来,国内陶瓷企业,尤其是建陶企业大都通过重复性的扩张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获取利润,企业花在内部挖潜改选与节能降耗方面的功夫并不大。无论是节能、节电、节水,都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如果不想被日渐增加的能源成本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拖垮,一些在产能方面较为落后的企业就亟需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市场上在陶机硬件、流程工艺、管理模式方面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新型双层双温窑炉、微波辅助烧结技术等,即可节能30%以上。 下游废料回收利用,创造二次价值 在宁昌陶瓷公司,产品陈列架上一排排色彩鲜艳、图案活泼的像框让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这些是用废陶瓷加工生产的,全部用来出口。”苏友谊的爱人郭秀娥的语气中透着自豪。“废瓷回收再生陶瓷”,是苏友谊自己钻研出来的科技成果,2001年就列入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目前国内只有我们一家研发成功并且大批量生产废瓷回收再生陶瓷,一年出口200多万美元。”郭秀娥说,“我们一个月要吃掉废瓷200吨,可以节约成本20%。”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