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清远承接产业转移系列报道(环境篇)

  2008/9/12  [访问本页PC版]

    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好坏,决定着招商引资的成败。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因贫穷而导致各部门向企业随便伸手,企业不堪重负难以发展,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清远的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有了良好的硬环境还远远不够。过去,清远招商成效不大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投资成本和收费居高不下,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要提高区域吸引力,惟有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千方百计降低门槛,努力营造“洼地效应”。

    在清远采访,无论是外来投资者还是政府官员,都不约而同地跟记者提到一份“4号文件”。在外商眼里,这份文件就像是投资畅行无阻的“通关文碟”而在地方政府看来,它又成了降低门槛,吸引外资的“尚方宝剑”。

    清城区源潭镇主管工业的副镇长谢华亮告诉记者,“4号文件”其实就是清远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8月28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清远经济开发试验区建设的若干规定》,文件详细规定了新建项目规费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政府职能办事效率承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责任等。实质内容是电价降到全省最低、“只收税不收费”等优惠政策。

    “以电价为例”,谢华亮说,在广东佛山每度要7角5分钱,而在清远只要5角3分钱,镇里一家上规模的陶瓷企业每年减少的电费成本就是好几百万,投资成本广东最低的口号口]不是吹出来的。借助这样好的优惠政策,源潭镇大力招商引资,全国10大知名陶瓷企业有5家在这里落户,全镇的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

    在清远,本地能调控的诸如土地、供水、供电等资源因素的费用都尽力降下来,单单是补贴电价,近几年市财政每年就得拿出一个多亿。东鹏陶瓷清远公司总经理何新明对记者说,东鹏公司一开始曾到河源等地选址,但最终还是看重了清远的投资环境。“门槛降再降,空间一让再让,成本一减再减,服务一优再优”,在清远真正体现到营造良好环境的具体行动上。而就是那个令投资者津津乐道的4号文件,目前也正在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当中,更多吸引外商眼球的优惠政策可望出台。

    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行政的优质服务,是投资软环境的重要方面。清远近几年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

    2002年7月,清远市政府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将分散服务调整为集中服务,职能部门全部集中,对项目的咨询、立项、审批、登记、发证、缴费等,实行“一栋楼办事、一个口受理、一个窗收费、一条龙服务”,办理企业相关手续,外商只要提供身份证、投资项目、必要的资料数据,其他由行政服务中心“搞定”。与此同时清远人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大刀阔斧地削减政府审批领域和项目,仅市直有行政审批权的单位由48个减到42个,审批、核准事项由567项减少到192项,减幅达66.1%。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