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辉:改变陶瓷制造业盈利模式需要条件2008/9/17 [访问本页PC版]“转型”对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十分艰难,还需要很多的条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是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目前,有关产业的转型更多是体现在政府的大动作上:香港政府为了支持港企的转型,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东莞集10亿基金帮助企业转型,佛山也提出帮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央行也提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从以上的种种举措来看,政府无疑将加大对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投入,但是落实到企业层面,跟上这样的转型脚步是很不容易的。 当我们认识到困难时,我们该如何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并且,跟上发展的脚步,寻找自己的出路,对我们的民营制造企业来讲无疑是一场硬仗,制造业的寒冬就这样来到了。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巨大支柱,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做经济转型,即加大力度改造现有的市场环境,只是给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是不够的。逼企业自己做经济转型也是不行的。企业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现有市场经济环境。 行业经济转型就是要把制造业产业链的产品制造部分,进行整顿。加速建立和转变成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经营和管理。佛山的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和佛山政府在搞的总部经济就是这个意思。把生产移出去,把设计、展览、销售、研究留下,搞大规模的展览中心,搞中国的博洛尼亚陶瓷展,也想在佛山的博洛尼亚陶瓷展上获得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陶瓷订单的百分之多少。 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经营和管理是高附加值的。它是知识经济的,不用多少物质资源,不用牺牲环境,不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但是是高人力资源成本的,高组织管理成本的。而产品制造过程在这里就可以做成环保的,低消耗的,当然这将大大的提高生产制造成本,但是有前面的90%托着它,当然可以做到。 我非常感兴趣的是如何才能把产品生产的过程转变成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经营和管理过程。这两个过程在经营管理上有本质的差别。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经营和管理是知识、资本密集型的,要有很多的人力资源,要有高水平的组织管理,其中包括品牌建立,设计和产品研制,需求预测和营销网络的建立,项目管理,咨询顾问,展览供销,等等。而单一的产品生产过程,是劳动密集型的,它在生产管理上不用那么多高级人才,那么多咨询策划。或者说不用那么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而目前我国的劳动密集型的大多数制造企业,在市场预测、信息管理上水平还不高,和国际上的相应水平相差较远,只有些象华为、海尔,似乎可以和国际上的相应企业争一争,可能也是败多胜少,尽管他们在国内已经相当不错。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