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刘小明:在广东外向型经济背景下 陶瓷企业如何过冬

  2008/9/2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这段时间行业媒体在热议所谓“过冬”的问题。一些人认为眼下是“入冬”了,一些人则认为还没有到“冬天”。为了说服对方,大家都会搜集、罗列一些证据,似是而非,意义其实并不大。比照一下那些正在煎熬中的企业,过度谈论这一话题都会变得非常无趣。

    但有时我们眼下还真避不开“冬天”这个话题,正如真正在寒冬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免要多说吐出几个“冷”字。广东一直被视为全国“外向型经济”的晴雨表,比如说东莞的电子产业打个喷嚏,全世界it业都要感冒,就是很精彩的比喻。以下是最近读到的一组数据:在信贷紧缩,原材料成本上涨,新劳动法实施,出口退税取消的大环境下,广东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回落,gdp增加10.7%,比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下滑也非常明显,1至5月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仅4.3%,远远低于全国20.9%的水平,广东上半年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3%,仅全国26.3%增幅的一半。

    显然,现在广东外向型经济正面临“过冬”。但这并不表明其内向型经济也正在“过冬”,事实上还有很多制造企业是正常发展的,比如it行业、家电行业、食品行业、装备行业等。广东的“过冬问题”实际上与经济结构的缺陷有很大关联。广东经济以出口为主导,而出口结构中又以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这种结构在经济波动低谷时候会遭遇很大麻烦—— —缺陷被放大,企业面临生死考验。广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是美国、欧州等地,这些地区当前的经济环境最低迷。在出口产品中,广东又以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传统制造产业为主,主要是制鞋,家具、玩具、五金、皮革等行业。这类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东莞、深圳、中山、佛山等地,而东莞则是本轮危机的“重灾区”。

    广东今年碰到的还有一个地区性问题是,新一轮省委书记到来之后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到经济发展方面,就是搞所谓的产业“双转移”和“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政府希望将这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北、向东、向西转移,并且把转移过去的“窝”都给你选好了。

    在以上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广东上半年出现了外企搬迁、中小企业倒闭潮,尤以东莞为甚。江浙企业没有广东浓烈的外向型特征,而且产业层次相对要高、产业规划也更好,这些都得力于其在九十年代的后发优势—— —以先发展的广东为借鉴。广东现在在产业结构上落后于江浙,而各项经营成本的高企也令传统的制造业无以安身,要迎头赶上竞争对手,改变被动的局面,必然就得搞产业调整、产业转移。在产业调整、转移浪潮中,一方面是政府对产业调整、产业转移态度坚决,方式粗放,操之过急,另一方面是企业转移地区分散,没能与原有行业集群、产品配套以及产业链条相衔接,企业搬迁成本非常高昂。这就使很多中小企业“屋漏更兼连夜雨”。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