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如何解决陶瓷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2008/9/28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陶瓷行业现在有一种“冬天”论很流行,还有一种“秋天”论更可怕,因为这种论调认为真正的行业“冬天”还没有到来。但无论“冬天”论还是“秋天”论,其实本质并没有什么差别。当前,所谓的“冬天”也不仅仅是陶瓷行业的“冬天”,而是整个中小企业的“冬天”,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出口加工型的中小企业的“冬天”。“冬天”或者“秋天”都意味着过去一轮的发展泡沫已经破灭,所谓“繁荣时期”增长的假象被无情地揭穿。

    行业该如何“过冬”?笔者以为:趁着“过冬”,行业内不妨首先对自己多一点反思。

    首先值得检讨的是产能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领域改革一个重要路径,是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控制、经营战略性资源,包括能源、铁路、航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而在其他一些无关经济命脉的领域,则完全放开,让市场充分竞争,国家对这些领域的产能不规划也难限制。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加上庞大的市场蛋糕的诱惑,建筑陶瓷企业的发展近20年来在一些主产区几乎处于漫山放羊,村村点火的状态。这就导致产能过剩问题一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

    应该说产能过剩是中国制造业的通病。相信陶瓷行业也无需用数据赘述。但陶瓷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一方面来源于同业竞争的泛滥,另一方面是由企业自身生产模式决定的。陶瓷窑炉必须二十四小时燃烧,停窑转产需要很高的成本。这点决定了陶瓷企业的库存压力特别大,同时也决定了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质化会大大减少生产成本)。为解决库存问题,企业失去了定价权,向代理商过度让利,打价格战也就成为常态。向经销商过度让利和打价格战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没有足够的积累,因而在创新、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有限,落后于社会这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

    在早期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的时候,企业在价格战中也能生存,甚至赚到大钱,但当市场进入充分竞争之后,企业利润越来越薄,行业进入平均利润时期,而这个时候企业还必须通过扩张产能来增加赢利,这就是行业窑炉越建越多,长窑、宽窑越来越多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价格主导权,一方面是失控的产能,两者互为因果,行业也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去年以来上游燃料、原料、电力、运输等成本不断上升,按一般的商业逻辑,行业的产品也应该提价,事实上一些企业也在提价方面作过很多努力,包括联手提价,向终端施压。但最终建陶产品的价格还是上不来。这与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方式落后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