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门”的警钟需常敲《陶瓷资讯》 2009/11/20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日前,陶瓷行业的“质量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管结果如何,企业反映如何,笔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认为,这样的警钟还需常敲响。 不管是由于包装箱出了问题,还是为国外客户定做的产品,事件出来了,总免不了为自己找一些借口和理由,无可厚非。但是,国家质检总局不公布这批产品名单,或许企业还不知晓哪里出了问题。问题出来了,正视它,认真地改正它还是值得称道的。关键是,我们既要吸取这次“质量门”事件的教训,更应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 从社会公众的视角,质量关乎生命的安危,典型案例是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特别是被炒作过度的“放射性”问题,曾经一度让人谈陶色变。从业界的认知角度,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谁持久地拥有质量,谁就拥有未来。质量第一,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永不失效的名言。陶瓷企业更应把质量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一旦产品质量大堤出现裂纹,那企业的命运往往成为一曲咏叹调。 质量门事件,对陶瓷行业或许是件好事。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让行业深受其寒,刚刚企稳回升、市场回暖又遭遇“质量门”,真可谓祸不单行。但是,这个时候敲响质量的警钟,让陶瓷企业在后危机时代甚至将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不至于因“质量”而摔跤、跌倒。试想,这样的警钟是不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相信国家质检总局的监督抽查是客观公正的。或许有陶瓷企业委屈,或许有陶瓷企业冤枉,但这无疑暴露出陶瓷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否则不会有97家企业的产品大面积出现不合格,而且其中不乏国内一线品牌的身影。正如有人所言,“质量门”事件也拷问着陶瓷企业应对危机的公关意识和能力。出了这样的严重事件,企业千方百计澄清事件原委,还自己清白,或为自己辩护,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危机公关,都希望能出现化危为机、转危为机的结果,演绎危机公关的神话。但对于确因产品质量发生的危机事件,或许越公关,危机越严重,适得其反,人财两空。 陶瓷业界有许多经典的质量案例,如惠达、东鹏都曾演绎过砸掉不合格品的传奇,令业界称道。现如今,陶瓷业界也出现了令人尴尬的事件。说明陶瓷企业在发展的征程上,有些浮躁,有些急功近利,有些舍本逐末,出现了偏颇,出现了问题,没有摆正质量的真正位置,也为有这次质量门事件理下了祸根。 有关人士称,对于质量门事件,企业还有机会摘掉“黑榜单”的帽子,这无疑也是一个抚慰。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抓紧改正,杜绝下次再犯。把好质量关,让生产出的每一件产品者是合格的、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这是企业应该做的唯一正事。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