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二百多家出口企业缺席 广交会传递了哪些信息

  2009/4/20  [访问本页PC版]

    参展企业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的冷暖

    参加本届广交会的许多沿海交易团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广交会展位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展出家电、建材、化工、五金等产品的第一期,以及展出日用陶瓷、餐厨用具、钟表眼镜、家居用品等产品的第二期,由以往的展位供不应求,到本届的供求基本平衡,而以纺织品为主的第三期则在今年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展位供大于求的局面。

    “事实上,企业的增减和行业展位的供求关系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外贸产业发展的一些趋势。如危机下一些规模较小、种类单一,并且单纯从事进出口代理业务的公司就更容易受到冲击,而这些企业也正逐渐淡出广交会。”深圳交易团副团长唐小鸥分析说。

    唐小鸥告诉记者,深圳每年都有少数企业离开广交会,同时有更多的新企业加入。从“进退”中可以看出,有的企业因为业务重心调整、企业外销需求减弱等因素主动退出少数企业因为无法承受当前严峻形势的挑战,关、停、迁、转,被迫退出。另外,广交会、各地外贸主管部门因落实有关引导政策而调整准入“门槛”,这也会造成个别企业的出局。

    去年还获得品牌展位的广西紫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今年却因为停产而从广交会上消失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对保健品的需求大幅萎缩,特别是一些新型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作用也很难说清楚,这样的企业就更容易在危机中被淘汰。

    在江西交易团,往年出口较多的园林产品和食品等一些企业今年没有参展。在外需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这些原本低附加值的产品受到的冲击就更大,一些企业往往难以维系。

    不过,在纺织品出口总体吃紧的情况下,江西企业今年对纺织服装、鞋等产品的展位需求却有增加。“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人们更青睐价廉物美的低端产品,呈现所谓的‘土豆效应’,而江西的许多产品正迎合了这种需求。”交易团的有关负责人说。

    有“缺”有“入”凸显企业应对危机不同的态度和策略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慕新海说,从会议组织角度看,少数企业的缺席,与更多的企业申请更大展览面积也有关系。“总体规模没有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广交会是有‘进’有‘退’。在严峻形势面前,我们能看到不少企业选择了迎难而上,通过推出新产品、塑造新形象,更积极更主动地去争取海外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许多出口企业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积极调整,并没有退缩,而是采取了要在逆势之中有所“得”的主动应对态度和策略。在少数企业“缺席”的同时,更多的外贸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手段,更加深入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