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吴爱华:陶瓷艺术界呼唤批评家

  2009/5/6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近年来,随着知名拍卖行现当代陶瓷艺术品的拍卖,以及在香港、北京、广东等地的多次现当代陶瓷艺术精品展销会的成功举办,使现当代艺术陶瓷成为了新的投资、收藏热点。但在繁荣的艺术陶瓷市场表象背后,吴爱华却发现了一些与陶瓷艺术市场发展不太和谐的地方——市场缺少艺术批评家(评论家、鉴定家、审美家),尤其是正直的批评家。

    众所周知,艺术品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必须依靠正常的运行机制,艺术陶瓷市场也不能例外。吴爱华认为,陶瓷艺术品市场的运行机制应由陶艺家、收藏家(投资家)、批评家(评论家、鉴定家、审美家)和中介机构(经营者、经纪人、拍卖行等)组成,且缺一不可。

    从研究中吴爱华发现,我国虽然云集了王锡良、秦锡麟、周国桢、李菊生等众多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和陶瓷美术教授,可谓“大家”云集,但与国画、油画批评家的知名度、广泛度相比,陶瓷艺术界却没有几个响当当的陶瓷批评家;即使与陶瓷艺术家数量相比,陶瓷批评家的人数也少得可怜,批评家的弱势地位,也给艺术市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从目前陶瓷艺术市场的表现来看,陶瓷艺术品价格体系较乱,究其原因,吴爱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瓷商或经纪人素质低下,与陶艺家里应外合,哄抬价格;二是一些批评家、新闻单位的人员不负责任地胡乱吹捧,推出的一些名不副实的“名家”、“名瓷”;三是收藏家(投资家)或经纪人文化审美品位不高,缺乏应有的艺术素质,盲目购藏;四是陶艺家对作品价格标准掌控不严,同样等级的作品,代理价、收藏价、朋友价差别较大,而这些作品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后,自然导致其市场价格紊乱。这些原因当中,批评家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吴爱华认为,批评家是陶艺家和收藏家(投资家)之间的媒介和桥梁。他一方面指导着陶瓷艺术家的创作向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引导着投资收藏者朝正确的文艺市场方向进展。正直的批评家能依据艺术史和当代文化审美尺度的标准正确把握陶艺家的成败得失和评定陶艺作品的优劣。在艺术市场中,批评家的生命力就在于是否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良知,以及艺术的敏锐性和独具慧眼。

    客观地讲,我国也有一些陶瓷评论家,但综观他们的评论文章,大都是歌功颂德的多,严肃批评的少;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评绘画的多,论工艺的少;评颜色搭配的多,论构图层次的少;对艺术家个人评价的多,而对我国艺术市场整体评价的少。还有一些美术高等院校的教师、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在充任评论家。由于这些人在评价艺术品的成败得失时,依据的只是朦胧的、感性的审美表皮,远未上升到确定性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理论高度去审视把握作品优劣,极易误导收藏、投资群体。此外,一些艺术家雇“枪手”给自己“炒”文章、“抬”轿子,并通过贬低、打压他人的不正当竞争方式,以达到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目的。这些行为势必引起艺术市场审美标准、价格体系的紊乱。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