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制瓷工艺存环保问题 易致重金属含量超标经济参考网 2012/11/23 [访问本页PC版]“传统窑炉工序的上述弊端,不仅使中国陶瓷企业出口陷入困境,还直接导致中国陶瓷的售价还不到国外产品的十分之一。”主营陶瓷贸易的北京三五九公司总经理温少强举例说,2011年我国出口日用瓷平均单件换汇仅约0.3美元,远低于0.87美元的世界平均单件出口价格。“我国陶瓷企业出口利润率综合测算,一般仅为2%-3%。” “自生釉”技术较传统制瓷工艺显三大优势 针对陶瓷业长期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现象,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陶瓷专家”温克仁牵头的科研小组,历经六年成功研发出以新型透明高档陶瓷泥料及工艺为主要特点的“自生釉”技术,基本实现了陶瓷生产“低能耗”“三废少”“铅镉溶出量低”的目标,并获得国家专利。目前正在北京、唐山、景德镇、内蒙古商都县等地试运行。 来自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权威专家组出具的鉴定结果表明,“自生釉”技术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出口标准、节能减排等多方面,颠覆了传统陶瓷生产的老路子,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三大比较优势: 一是该技术所需陶瓷原材料(泥料)为廉价矿藏石灰岩,可以替代了原有稀缺矿藏高岭土,在节约矿产资源的同时,使泥料成本大幅降低。 优质高岭土被广泛应用于原子反应堆、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高新技术领域,因早年过度开发,目前沿海和近海地区的高岭土已被挖空,陶瓷企业只能远赴云南、贵州等地跨省运输高岭土泥料。 温克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普通日用瓷的市场售价约2000元/吨,以高岭土为原料的成本约1800元,而“自生釉”技术采用人工合成钙磷泥料的成本仅800元,不仅利润空间巨大,而且大大降低了对传统短缺资源的依赖。 二是工序简、能耗低、“三废”排放大幅减少。传统制瓷工艺均需二次烧成,燃煤量大、耗电量高,而“自生釉”技术只需一次烧成,减少了制釉、施釉、清洗、干燥等多道工序,可节能60%以上。 与此同时,“自生釉”技术采用的先进工艺、设备,对“三废”进行综合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通过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产生污水。 三是“自生釉”技术摒弃了传统窑炉工序必需的制釉、施釉等多道工序,在生产全程中无需添加铅、镉,瓷器成品的铅镉溶出量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标准。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加入wto后,欧洲不能采用配额制限制中国,转而用严苛的技术标准制造贸易壁垒,将铅镉溶出量标准大幅提高,中国陶瓷出口屡因“重金属含量超标”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自生釉’技术突破了这一壁垒。”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周健儿说,景德镇凡采用“自生釉”技术生产的日用瓷,出口合格率年均98%,“铅镉溶出量”商检合格率为100%,远高于传统陶瓷出口量。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