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陶企业中高层辞职成潮 行业经理人流动频繁2012/11/23 [访问本页PC版]在他们离职的过程中,部分人甚至还与老板发生了劳资纠纷。据了解,有些经理人离职后只拿到部分工资,也没有得到所谓的职业赔偿。不过,大家都考虑以后还需要在这个行业工作,也不敢跟与老板们闹翻脸,因此谁也没有准备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打掉了的牙齿却只好往肚子里面吞”。目前,数十位经理人待业在家,有人准备自己做点小生意,也有人正在寻找就业机会。 “现在中年男人见了面,问,你离了婚吗?行业中的职业经理人见了面问,你离职了吗?”行业圈子里目前流传着这样的段子。 “自动离开总比被老板炒掉要体面些。”某品牌市场总监陈先生表示,今年公司的目标定得太高,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年终企业盘点,他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争取留下;要么赶紧寻找新的出路。 现在的工作并不好找。人脉关系复杂、薪酬机制不合理、企业经营战略混乱等因素,每个企业或组织中普遍存在。入职后亦意味着从起点开始,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的业绩和处理同事关系。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陈先生还是决定自动离职。 人才流动考验治理结构 种种迹象表明,经理人流动频繁已经成为了建陶产业中的普遍现象。企业每年都会有正常或非正常的人事流动,这有利于企业自身新陈代谢。不过,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突然离职,也让在职的经理人产生各种臆测和更深忧虑。随着企业数量与规模的削减,经理人的相对过剩以及发展困境被凸显了出来,经理人群体面临的新一轮优胜劣汰亦旋即展开。 一方面,今年陶瓷行业普遍陷入低迷,众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有产品利润贡献率不断降低,甚至部分产品步入亏损,为维持企业经营,企业缩减产能,一边是老板制定的销售目标,一边是建材市场的严重萎靡,经理人夹在其中承载了太大的责任与压力。陶瓷企业都有一种惯性,每年都会给负责销售的人员提升任务,年年提升使得部分销售总经理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随着陶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化、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市场环境在变,消费需求在变,审美品位在变,也必然要求生产模式要变,管理方式要变,运营理念要变。作为传统制造行业的陶企,同样需要企业实行现代治理模式,这也给部分企业高层带来冲击和压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此之多的企业高层来来去去,少数企业的经营似乎也没有受太多影响,这正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的结果。在现代公司制度之下,公司经营好坏与否,不再取决于某一个高管的去留。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企业,在高层人员离职后,急剧弱化企业的整体实力。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