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料师傅:这工作很辛苦压力大2012/11/27 [访问本页PC版]谈起自己的工作,除了压力,于荣军说很辛苦。制瓷者都喜欢“新鲜”的泥料,这样在湿度,泥性上都能很好地掌握,这就需要泥料厂赶早制作,将泥料在作坊、工厂上班前就运送到。每天早上三四点,于荣军的泥料厂便开始生产,6点左右的时候,配制好的泥料便开始往外运。这么多年来,于荣军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息时间,偶尔能睡晚点,他反而不习惯,还是会赶早到厂里面逛逛。 拉坯,力与美的结合 说起拉坯,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是电影《人鬼情未了》中的那经典画面,男女主人公拉坯时的缠绵,让人难以忘怀。正如画面所展示的,拉坯蕴含的,正是力与美。 “两根线条,相互缠绕,便有了各种造型。”这是占绍林对拉坯的解释,已经从事了20年拉坯工作的他继续解释道,两根线条,指的自然是双手拉坯时留下的轨迹。在占绍林看来,追根溯源,每个小孩子都有玩泥巴的喜好,而拉坯,正是这种喜好的升华。 当拉坯机开始运转,占绍林将双手放在旋转的泥上,只一会儿工夫,一个梅瓶造型的瓷坯便完工了。拉坯需要巧力,在拉坯的时候,力道的控制十分重要,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当然这只是基础。在不少人看来,拉坯是技术活,属于工艺的范畴,其实不然,拉坯同样需要一颗创作的心,这正是占绍林的看法。 拉坯这道工序,决定了一个陶瓷作品的器型,而器型,本身就是个没有界限的概念,只要你敢想,就能创作出各式各样的器型,器型的美,同样是陶瓷作品美的一部分。在占绍林的工作室,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陶瓷器型,表面施以白釉或影青釉,再加以一些极为简单的装饰,俨然已成为了艺术品。 在占绍林看来,拉坯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同时也需要想法。然而静观这几年陶瓷圈的变化,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占绍林有些感慨。 早些年的时候,常有陶艺家来到占绍林工作室,他们带着图纸,纸上画着一些器型的构图。他们希望占绍林能制作出相应的瓷坯。很多时候,占绍林还会和他们讨论,在拉坯的过 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修改,以期制作出陶艺家们最满意的器型。这个过程,就对拉坯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加入自己的想法,而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还有些陶艺家只会给出比较抽象的要求,这就更需要拉坯者揣摩其中的意思,加入自己的创作。 然而近几年,来占绍林工作室提出类似要求的陶艺家越来越少。cnjdz.net 占绍林隐隐感觉到这变化所带来的危机。市面上陶瓷的器型也趋于单一,看来看去就是那么几种。尽管陶瓷艺术越来越热,但是拉坯似乎走的是另外一条曲线。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