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企出海加速2012/11/29 [访问本页PC版]主持人:今年联想集团在海外连续大手笔收购,继续为国际化战略布局谋篇。回顾2004年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时,属于弱势品牌吞并强势品牌,并购整合之路荆棘丛生。联想初出国门,就遭遇文化磨合的挑战。现在回过头来看,彼时的经历已成为联想国际化道路上最深刻的一节课。 在2012年的“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谈到企业刚走出国门时的迷茫。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柳传志: 联想集团在并购ibm(pc)宣布以后,业界都不太看好,主要都认为这是一个蛇吞象的并购。当时我们研究风险主要是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我们想买的是品牌,thinkpad笔记本品牌,购买以后,市场是不是还会承认这个品牌? 第二个问题,员工流失的风险。并购完了以后,在全球各地原来为ibm服务的员工,当中国的领导人进去以后,他们还愿不愿意在这里服务? 跨文化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由于管理层意见不统一,联想在2009年遭遇重大挫折,一度出现过巨额亏损。柳传志直言,对于联想来说,文化与管理磨合是并购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柳传志: 亏损的原因,世界金融危机只是导火索罢了。其实根本的原因在管理上,在企业文化的磨合上。因为如果真的弄成了,比如说,原来老ibm的人在一边,或者新进来的dell的人在一边,中国人在一边,联想人在一边,变成这样一种带有宗派性质的矛盾,这个公司就永远不能成功。 随后,联想开始重新梳理企业文化,成立执行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对重大决策进行商讨,并最终下决定,高层之间的沟通速度和管理效率都得到提高。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柳传志: 这是最高管理团队,他们叫做执行委员会的组织。lec(lenovo executive committee)这个组织里面,ceo和他的同事,有四个中国人,四个外国人,能够非常好的融合在一起,能够共同制定战略,所有人都要承认这个战略,然后能把它分拆下去。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主任 周密: 联想做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事情是,它实现了管理层的逐渐过渡。刚开始是留用ibm pc业务部原来的总经理,逐渐把他们自己的人也融合到公司去,参与这个管理,熟悉这样的管理方式,然后再聘请新的经理来替换,最后再实现本国的管理层的一个发展。 主持人:最近,投资海外的中国民营企业因“国家安全”问题遭遇阻力的事件频频出现。10月初,美国国会众议院的调查报告称,中兴、华为对美国和美国通信系统的安全造成威胁。9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令,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中止罗尔斯公司的风电项目。罗尔斯公司正是三一集团为了在美国开展风电投资而注册的企业。民企开始意识到,或许,“国家安全”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国资企业才会碰到。 在美国总统发出封杀令后,三一集团及罗尔斯公司高调维权,起诉美国总统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三一认为,这一项目根本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任何危害。事实上,美国相关部门也并未透露具体的国家安全威胁是什么。 三一重工集团副总裁 吴佳梁: 这是正常的一种商业行为,因为我们正常的商业行为受到了侵害,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种损失不仅是金钱上的,也有荣誉上的。 分析人士认为,适逢美国大选年,中国议题变得敏感,一切与中国公司有关的行为都将被美方给予特别审查对待。 三一重工集团副总裁 吴佳梁: 我觉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在美国是一种最符合美国式做法的一种方法。 不过,不少专业人士在谈及中国投资案件时称,应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最好的方法是坦率地做早期报告。前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建议,适当的采取一些策略也可以减少这类问题的出现。 前中国驻美国大使 周文重: 我的想法一个可以在美国找一些合作伙伴,把它变成一个和美国的合作伙伴共同的行动,这样可能会阻力小一点。另外要考虑到当地方方面面的利益,尽量使得这些人的利益能够得到照顾,这样也可以减少一点阻力。 主持人:在进行海外投资的时候,民营企业的优势是市场嗅觉灵敏,反应速度快;劣势是力量单薄,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民营企业要想成为“海上弄潮儿”,一方面要成为“游泳”的好手,修好内功,让自己能抵御投资风险,具备并购或投资的实力。另一方面,走出去要站稳脚跟,就得积极找寻合作伙伴,熟悉海外市场运作方式,真正融入当地社会。感谢收看《财经大广角》,再会。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