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古陶瓷博物馆开进中学校园

  2012/12/4  [访问本页PC版]

    陈烨馨说,她和小伙伴们花了三年时间,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陶瓷史。“我们一般是利用周末、假日的时间来学习这些知识,还曾跟随着苏老师到基建工地寻宝。”陈烨馨说,“之前有人担心我们参加了这样的科技小组会影响学习,但其实不但没影响学习成绩还提升了。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与人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了”。

    镇馆之宝为0.3件稀世汝瓷

    博物馆内还专设了一个“拜赏点”展示了极其珍贵的汝瓷残件。

    据了解,汝瓷存世量极少,目前统计,全世界仅有67.5件(最新统计或稍多),国内仅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残件0.5件。但如此稀有的汝瓷在知隐博物馆就有残件0.3件。

    “学生要看汝瓷并非要去到故宫博物馆,在佛山就可以看到了。”苏永善说,“虽然很多展品都非常珍贵,但是,我并不希望列出什么镇馆之宝。其实,博物馆里每件都是镇馆之宝。挖掘它的文化、学到知识,就是镇馆之宝。我希望每个进来的学生自己找到心目中的镇馆之宝。”

    在开馆当天,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培芝也送来了珍贵的钧窑标本。“宋代的钧窑是五大名窑之一。这几件标本真的很漂亮,价值也不菲”。

    据悉,接下来,博物馆还将对全市的青少年免费开放。

    禅城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该馆成立的初衷是给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营造多元化交流学习平台,为培养创新人才探索道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显然不是视野狭窄、素质单一的人才,而是知识结构立体、素质全面的人才。”该负责人说,“古陶瓷知识涉及到地理科学、化学与生物。研究陶瓷本身就是一种乡土乡情教育,研究过程当中还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撑。可以说,该馆一旦服务于教育教学,极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想给学生一个独一无二的实践平台”

    声音

    “这里的任何一件展品我都可以讲一天。每件都很难得的,都是我的宝贝。”苏永善说。

    随手指着身边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花卉纹圆盖盒,“这件是我去柬埔寨寻得的,离团时间才半小时,在一个卖古董的铺里淘到的,用了很低的价格买的”、“这件莲纹青花碗是2009年在普君北捡的”、“这件是在南堤淘的”……对于展品,他如数家珍。“最大的惊喜不是买的,是自己掏来的,每捡到一个碎片都是惊喜。”苏永善说。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