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四线城市掀“造城运动” 库存消化期达六年以上2012/12/7 [访问本页PC版]部分城市现“消化不良” 一架接一架高耸的塔吊、大面积的建筑工地、连成片的新建楼房……这几乎成为近几年很多中小城市的“缩影”。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芜湖等三四线城市发现,这些城市的楼市供应不断加大,而建成的楼房大量空置,部分小区周边一片荒芜。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众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迎来发展良机。但在供给迅速增加同时,一些城市开始出现“供应过剩”、“消化不良”的风险。 “之所以有很多开发商选择去三四线城市,主要是过去的判断比较乐观,同时三四线城市大多不在限购范围内,调控压力比较小,但这些城市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支撑能力不强,每年新增人口和可吸纳的外来资金有限,再加上地方政府近几年出让的土地充足,造成了局部地区楼市供给过剩的情况。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部分三四线城市住宅市场供应规模增长较快,营口、南通、烟台、佛山等地的土地供应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待开发量在3000-8000万平方米之间。仅从2011年到今年11月末,营口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就接近1200万平方米,几乎是北京同期成交面积的2倍。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土地供应量过高,在售住宅项目规模庞大,这些城市的消化时间在6年以上。相比之下,北京现有土地存量消耗时间不足两年半,上海和广州则分别不足一年半和一年。 “很多城市可供应量和后续供应量相对当地的购买力已经明显过剩,这将导致供求失衡。”陈国强直言,开发商要想在这些城市获得较高收益很困难。 杨少锋也表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滞后,土地供应并不规范。再加上三四线楼市中小房企居多,对风险承受力有限,市场供给过剩会对房企经营产生很大影响。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不可否认个别城市存在供应压力,但并不能认为三四线楼市都存在泡沫。“与房价相比,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价格远低于一二线城市,而且大多数项目销售顺畅。虽然房企在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周转速度要低一些,但仍然享有土地升值和产品溢价。”张大伟直言,至少在明年,三四线楼市应不会有崩盘风险。未来房企进入三四线城市的大趋势不会发生改变。 供给压力或长期存在 尽管部分三四线城市面临供给压力,但相对较低的土地价格和运营成本是吸引开发商涌入的“卖点”。相比之下,一二线城市投资门槛不断提高,已迫使中小房企转战三四线城市。 较高的土地价格无疑是挡住众多中小开发商进入一二线城市的最大障碍。近期,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相继成交一批高价地块,土地成交总价均在数十亿元,楼面地价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以看到,频频在一二线城市出手拿地的,大多是大型房企。仅11月,万科、保利、中海等大型房企便在一二线城市斩获了多宗地块。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