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经济因素制约陶瓷企业绿色化进程

  2013/10/16  [访问本页PC版]

    经济因素制约企业绿色化进程

    虽然工艺上已趋成熟,但成本和效益上的原因却成为了阻碍陶瓷企业绿色化进程的一大难题。现在,不少陶瓷企业纷纷陷入了“要环保还是要效益”这样的哈姆雷特似的困境中。

    以废气处理中大量运用的脱硫塔为例,单个脱硫塔成本费用往往在70多万元,由于脱硫塔主体为铁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废气腐蚀,其使用寿命往往只有3~5年。不仅如此,除去一次性投入的设备成本外,维持脱硫塔运行的药剂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每天2万多元的成本经过一年的累积能达到一笔惊人的金额。虽然已有环保公司研发出化学纤维制造的脱硫塔,可以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但价格也比传统脱硫塔高出一倍,许多企业根本无力承担。

    另一方面,虽然废渣再利用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前景可观,但不少追求“短平快”生产模式的企业却并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用于开发与研制相关技术,宁可选择传统的填埋模式进行废渣处理。更令一些陶瓷企业失望的是,许多利用废渣生产而出的产品在终端销售上表现疲软,并未取得太多的销售业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陶瓷企业对废渣进行再利用的热情。

    而面对媒体,一些陶瓷厂商负责人直言不讳:我当然希望企业走上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其中的一些方面的成本因素却让我们不堪重负,我们总不能因为追求可持续发展就让企业亏损倒闭吧……

    政府或成绿色陶瓷发展主因

    陶瓷企业的产品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环保建设,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往往拥有更加完备的绿色、环保理念,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在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上的建设。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定位中低端的陶瓷企业就是污染源头,经过政府工作、宣传,不少中小型陶瓷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大为增强,已主动投身环保企业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建设中。

    现阶段,国内不少陶瓷企业对于环保都还处于被动接受的态度,政府出台什么条例,就进行针对性改造,积极性并不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陶瓷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详尽的规范和限制。而另一方面,考虑到陶瓷企业是纳税大户,一些地方政府在考核陶瓷企业“三废”排放时,往往执行力度并不严格,甚至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治理陶瓷企业污染的难度。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成本因素会制约陶瓷企业在绿色、环保上的投入,但总体看来,治理陶瓷企业污染和追求陶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先污染在治理”的年代已经过去,经济利益也并不能成为企业污染环境的借口。在这样的局面下,政府的立法速度和执法力度便无可厚非地成为影响陶瓷企业绿色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今年,政府针对陶瓷企业出台了“煤改气”政策,由于标准制定详细,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对于“限期内未能实现煤改气的企业将作出停产处罚”这样的强硬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得到了一致好评。但如果每次都需要通过强硬的手段才能得出良好的结果,恐怕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