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建陶政策推动产业升级 行业准入标准明年4月实施

  2013/12/6  [访问本页PC版]

    区域产业规模无硬性规定

    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出台的行业准入标准出现了两处较大修改。在建设布局方面,“统筹区域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力,控制区域产业规模。县级区域原则上不超过80条生产线,地级区域原则上不超过200条生产线”的标准被删除;在规模、工艺和装备方面,“原则上单条生产线占地不超过100亩”的要求亦被删除,而这两处恰恰是意见稿公布之后行业内反响较大的两条标准。因为如果这两条规定按要求落实到各大产区,将会有诸多产区和企业会受到较大影响。

    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告诉记者,晋江产区有超过200条的生产线,夹江有接近300条的生产线,均已越过意见稿所划定的红线。不言而喻,如果意见稿所列规定真正落实下去,上述产区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他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将产区生产线上限的规定删除,跟近两年建陶卫浴企业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息息相关。当前,各产区陶瓷企业基本实现了烟尘的集中处理,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这条标准的制定也是站在地域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既然环境能够容许拥有200条或300条生产线,划定80条、200条的红线本身也就不再合理。”

    实际上,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公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已有类似“原则上单条生产线占地不超过100亩”的指标。张旗康认为,“这一标准被删除,主要是为了避免多部委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复和冲突。”

    政策释放产业转型信号

    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已进入增速放缓、产能优化升级、结构布局调整的阶段,工信部此次公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也旨在通过产业政策来引导行业发展方向,提升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整体水平以及社会效益。

    “准入标准的制定,将为各产区政府机构推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法律依据。”张旗康指出,政府部门今后将会从土地供应、环评审批、能源供给、质量和安全监管、信贷、融资以及相关企业在建筑卫生陶瓷项目投资施工建设与生产运营等方面对行业进行多环节、多渠道的指导和规范。

    此次公布的《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是国家相关部门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所下发的第一部产业政策,在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史上拥有标志性的意义。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