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千年景德镇:“青白”高仿产业链

  2013/2/1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烧制精美几可乱真的高仿瓷器也从景德镇起锚,登上国际拍卖会的舞台。在海外文物回流和国内拍卖两股潮流中,昔日的高仿瓷和新制的赝品,一方面缔造着瓷器价格神话,一方面将景德镇瓷器请下艺术的神坛。

    “景德镇人做古董,真是千辛万苦。”一位在北京从事瓷器鉴定的景德镇人感叹。

    被赝品困扰的景德镇现在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民间高仿艺人何在,他们与赝品运作链条有何牵连,当地政府是否充分保护了景德镇传统工艺?带着疑问,2013年1月,记者记者走进昌江边的千年景德镇,探访青白瓷故乡的是非青白。

    “杀猪的”不敌资本之手

    一位早年混迹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杀猪的”(行话:二道贩子),曾说起过自己的经历。他住在宾馆里,用一件“老货”(行话:真品)吸引“棒槌”(行话:眼力不好的买主)到宾馆看货议价。譬如买主出个心理价30万元,“杀猪的”就开个高价70万元,刻意拉开价差,然后吊住买主,价格拉锯。过几天,“杀猪的”拿出仿制的赝品并联系买主再上门,如果买主稍稍抬个价35万元,“杀猪的”顺势加一点37万元,并称自己急用现金,立刻成交。买主提走了赝品,“杀猪的”物色下一头猎物。

    一位瓷器鉴定家看了记者提供的该柴窑瓷器的照片后称:“这些只能算是中档货。”因此,这些仿古瓷是否用上述方式在“家里卖”,不得而知。大部分情况下,数量庞大的中低档仿品都是由“杀猪的”运到一般古玩市场。

    但此前有报道称,高仿瓷的去向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流向富豪收藏者的家里,这些一夜暴富的企业家或为投资或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认为自己可以捡漏买到一件国宝,市场上几百万元的东西想花几十万元买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东西也想花几十万买。还有一个途径是直接送去拍卖,“上拍的东西没有后遗症,因为拍卖法中规定对拍卖行提前声明不保真的拍品免责。”一位圈内人士说。

    目前景德镇购买瓷器的地方主要有市中心人民广场边的“金昌利”以及移步之遥的“国贸大市场”,后者是已关停多年的原东风瓷厂和匣钵厂厂址所在。大小商店和街边地摊卖各种日用瓷、当代艺术瓷和仿古瓷。戴明荣说:“国贸大市场是2000年后建的,两三年前国贸二期也开出来了。很多到黄山和婺源旅游的人都把景德镇作为最后一站,买点瓷器。”

    这些过路客以及慕名前来的游客,都会冲着一个名字去——“樊家井”。这里是景德镇最著名的仿古一条街,曲曲弯弯的街道里挤进了至少100多家铺子。戴明荣告诉记者,这一带原来是乡下,居民把平房改成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租给做生意的,仿古街就这样成形了。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