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产成本续升 国际资本流向东南亚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2/18 [访问本页PC版]其他发展中国家很难具备作为“世界工厂”的条件。一是难以有替代者承接如此大规模的转移。二是我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正在成为经济竞争的新优势。 从人力资源总量上看,我国在未来10年中仍占绝对优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相对低于东部地区的水平,尚有劳动力供给潜力可以挖掘,传统的中国劳动要素禀赋的优势,还将在中国中西部延续一个时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一定份额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作为这类产品制造者的“世界工厂”地位不可能被替代。 促进“世界工厂”版本升级 问:国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对此我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确保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裴长洪:考虑到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我国应积极培育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赋予“世界工厂”新的内涵。首先,要创造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环境:一是在教育和培训的供给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投入,降低家庭和个人的教育(培训)支出比重。二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政府可以矫正失灵的市场信号,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引导家庭和个人对人力资本投资。三是要创造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环境。 其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应当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开展各种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培育产品的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此外,培育和形成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新优势还有以下6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措施:一是提升经济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二是培育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专业分工,集中资源发展优势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三是发挥电子商务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四是打造新型的国际商务平台,形成更多的义乌国际商品交易模式。五是促进企业走出去建立国际营销渠道,通过兼并国外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六是在产业转移中形成沿海与内地互连互补的专业分工关系,以空间延续廉价劳动要素的优势。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