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多家代工厂与宜家决裂 利润被降至5%以下

  2013/2/27  [访问本页PC版]

      但是,嘉宜美当前的做法,仍然有模仿宜家的嫌疑。无论是它实体店的蓝黄相间的装修风格,还是销售产品的风格,都和宜家非常相似。

      事实上,模仿宜家风格的做法,在嘉宜美之前就已有之。曹跃伟等人的此次模仿性突破能否获得成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走向末路”的代工厂

      如果我们把视线从宜家放到全国,会发现,这些代工厂们都面临的利润不断被摊薄、需要转型、自救的困境。

      代工厂曾经造就了中国制造业的繁荣景象,也给不少企业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在金融危机之后,代工厂的境况急转直下。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代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早些年很多企业是100%做代工,并未开拓其他方面的业务。

      所以当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时,由于授权企业(委托代工厂加工的企业)的业务萎缩甚至倒闭,直接导致国内一些代工厂措手不及,减产、减员直至倒闭。

      此后,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散去,但代工厂的日子依然很不好过。

    周德文分析,日子不好过一方面来自于各种资源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授权企业压低加工费、压低采购价、甚至与代工厂终止合同的行为。

      据了解,温州很多工厂都是太阳镜的代工厂。以往一副眼镜的加工费有1至1.5美元,但现在的加工费已经不到1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加工费下降的幅度可想而知。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现在温州代工业务的年利润率普遍只有1%至3%。”周德文说。

      温州地区代工业务的利润水平,跟厚成木业透露的宜家代工厂的利润水平基本相似。

      在周德文看来,很多授权企业并非不知道中国当前要素成本上升的事实,他们就是要通过压低加工费等行为,迫使代工厂主动放弃代工业务,从而使他们有机会转移订单到成本更低的区域。

      相比之下,阿迪达斯转移订单的方式更为直接。2012年4月,阿迪达斯通知其10家中国代工厂,将在当年10月与这些工厂终止代工合同。

      “中国的代工厂在目前已经是走向末路了。”周德文认为,单纯靠代工业务发展,已经不可持续,而在未来,代工厂大面积倒闭,也将会是一个趋势。

      嘉宜美:代工厂转型的典型方式

      代工厂们“背靠国外订单好乘凉”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而转型,无疑是当下代工厂、尤其是那些代工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厚成木业的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脱离宜家之后,除了为曹跃伟的嘉宜美供货之外,厚成木业也在培育自己的实木家具品牌。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在为国外企业代工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希望培育自主品牌的企业并不少。

      温州眼镜商叶剑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也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并把这项业务外包给了专业的公司。他已经做好了品牌初创时期“吃亏、不盈利”的准备。这是必经的阶段,现在的投入是为了今后的收入。而如果不走品牌之路,企业很可能就走不下去了。

      品牌的重要性家喻户晓,但单个企业独立培育自主品牌,在周德文看来,是听起来比较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的转型方法。

      “因为培育品牌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而且培育出影响力大的企业也并非易事。直到现在,有些企业所谓的品牌之路,只是申请了一个没有知名度的注册商标而已。”周德文分析。

      能够像兰博基尼那样,从生产拖拉机到为宝马代工,再到发展为有世界知名度的顶级跑车品牌的案例,毕竟不多见。

      也因此,周德文建议面临转型的代工厂,能够像嘉宜美的几家股东一样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知名品牌。

      “由于很多代工企业在为一线品牌代工的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标准,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大的力量。”周德文分析。

      但如前所述,嘉宜美当前的做法,基本是模仿宜家。尽管曹跃伟在多个场合表示,模仿和学习宜家只是初级阶段,他们今后将创新推出更加适合中国人的产品。但目前来看,嘉宜美天猫旗舰店依然在拿宜家说事儿,比如主页上随处可见“宜家同款”的介绍。

      模仿授权企业,是很多代工厂转型时想到的一个捷径,然而模仿所带来的一个很严重的隐患,就是知识产权侵权。

      宜家大中国区采购经理peter wisbeck在被问及嘉宜美的这种做法是否涉及侵权时,并未明确表态。但嘉宜美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可能面临着来自宜家方面的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