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多领域密集发难中国企业2013/5/22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光伏、通信设备、航空……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在多领域密集发起对我国出口的冲击。有分析认为,是欧洲经济不景气使然。但欧盟对华产品设限,最终导致的将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并不利于欧洲产业振兴和经济恢复。业内专家指出,欧盟不惜牺牲短期经济利益,是为了更长远的打算。在产业政策方面,打压作为潜在竞争对手的中国,抢占战略产业的制高点。在贸易政策方面,抢在2016年大限前谋篇布局。 多领域密集发难中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光伏争端正挑动着中欧经贸关系神经之时,对华为和中兴的双反调查再次被欧委会提上议事日程。15日,华为和中兴日前被欧委会首次公开点名,欧盟准备对这两家公司展开双反调查。 “我们已经就此展开了三轮谈判,但却没有得到任何令人满意的结果。”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说,“我认为,中欧两大贸易伙伴在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达成友好的解决方案,对整个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都有好处。但孤掌难鸣,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出台必要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电信设备制造商此前并没有对华为和中兴发起过任何投诉。欧盟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目前凭借35%的份额在全球占据主导,但该公司却反对欧盟的调查。因此,倘若欧盟立案调查,这将是其未接到企业投诉的情况下首次主动发起的独立调查。 而这只是欧盟频频发难中国的一个缩影。欧盟分别在2012年9月和11月对华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04亿美元,是有史以来中欧最大的贸易争端案。 航空碳税也在一片争议声中被欧盟“旧事重提”。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位欧盟官员的话称,将对8家中国航空公司拒上交相关航班排放数据的行为予以惩罚。根据欧盟规定,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等8家航空公司将面临240万欧元的处罚。 “布鲁塞尔方面正转向一种对抗的姿态,因为欧方缺乏其他有效手段来反制其眼里中国实行的激进产业政策,”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ecipe)主任霍素克·李-牧山浩石担心,欧盟的“以牙还牙”方式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冲击波。 抢夺新产业制高点 以光伏业为例,长期以来中欧企业在光伏领域处于上下游关系。中国产业的优势在电池组件及电池板生产环节,但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及生产技术大部分从欧盟等国进口,也因此为欧盟光伏发电安装等下游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日,一家瑞士独立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如果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德国受冲击最大,三年内可能失去约8.5万个就业岗位。而欧盟光伏生产商可能新增的就业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光伏产业链所失去就业机会的20%。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