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瓷业内忧外患如何破局?

  2013/5/5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国际品牌美国美标、科勒、日本toto之所以能够先后掌控中国卫浴陶瓷市场的话语权,就在于他们不仅在核心技术方面有突破,还在于他们能够引领时尚的潮流。相比之下,我们的陶瓷产品却大都千篇一律,相形见绌。

    五一前夕,本应是建材市场热闹红火的季节,但记者4月27日来到北京玉泉营建材市场,却发现这里依然只是三三两两的顾客,店主则是翘首等待前来的顾客。

    ■■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

    “花开了,草绿了,北京的春天虽然姗姗来迟但始终还是来了,我们这陶瓷产品销售的春天,怕是今年又来不了了。”得知跟记者是老乡,建材市场陶瓷商城一家店铺的老板王新跟记者调侃。

    30出头的王新,在这个建材市场已经“混了10年江湖”。这10年里,他过了“五年吃肉,三年喝粥,两年喝水的生活”。

    “刚来北京的时候,是跟家族的亲戚一起,声势很大,很快就站稳了脚跟。那时候自己刚从一所技校毕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懂什么是生意,糊里糊涂就来开起门面当起老板了。那是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蒸蒸日上的好年景,闭着眼睛都能赚钱。”忆及初来北京时生意的红火,王新至今仍难掩兴奋。

    好日子持续了5年。从2008年开始,王新和同行们发现,“钱不那么好赚了”,“吃肉的生活改成喝粥了”。而最近两年,因为赚来的米太少,则“改喝白开水了”。

    “楼市调控导致市场需求不旺,厂家盲目生产且同质化严重,顾客选购同类商品时的低价选择等因素,导致我们这些终端销售的店铺,相互之间也掀起价格战。赚钱越来越难,能赚点就出货。”王新告诉记者,行业越是不景气,行业间的无序竞争就越是明显。

    “其实不只是终端店铺,多数生产企业的利润也是一降再降,已经到了盈亏的边缘。”北京陶瓷商会会长陈进林意味深长地表示。

    众所周知,中国的陶瓷产品曾经享誉世界。

    但遗憾的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中国制造的传统模式弊端凸显,产业竞争力也因而逐渐衰落。

    “低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是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低廉的人力成本相并行的,是我们的自然资源成本低,比如烧制陶瓷产品的黏土和土地资源,甚至可能是免费的。这些优势,让我们迅速占领了全球陶瓷产品的低端市场。但现在,全球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再加上废旧陶瓷产品的污染因素以及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日益高涨,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陈进林坦言。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