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源的中东磨难记:市场诱人陶瓷廉价2013/6/29 [访问本页PC版]每次工作人员也都是一挥手,扔下一句“下次再来”,并不解释原因。这样一路折腾下来,前前后后竟花费了一个月。最后他们才明白,原来含有“新中源”三个字就不行,他们认为“新中源”三个字翻译成阿拉伯语没有任何意义。无奈之下,他们只得从工商部门提供的一些名字当中选取了一个,霍锦祥甚至不记得这个阿拉伯语的名字翻译成汉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免费铺货两周终于赢得生意 尽管遭遇诸多变化,但事情也在计划中逐步推进。数月后,新中源在黄金旺铺建立了一个900平方米的展厅,摒弃掉原来20、30迪拉姆/平方米的瓷砖,拿出来的产品高达100多迪拉姆/平方米,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为本地富人,试图以中高端品牌形象打开中东市场。 一直给人印象低端的“中国制造”突然走起中高端路线,遇到的艰难远比想象中大得多。吴银星告诉记者,基本上刚去的时候,没人认识新中源,他对当地的了解也是一片空白。能做的就是不断问、不断学,拿着产品、宣传资料一家店一家店的跑。 “免费给他们,他们也不乐意。”吴银星表示,在中国铺货不仅不免费,大品牌还会有经销商抢着跟你做,但在迪拜没人认中国货。“我们的产品一块就要100多元,给10块就是1000元”。吴银星铺货铺得又心疼又难受,“白眼不知道受了多少,很多人一看是中国人,理都不理。” 在铺货铺了两个星期之后,他们终于迎来第一笔上门生意。吴银星介绍,虽然两年过去了,他们还处在开拓市场阶段,但现在一年的销售额达到数千万迪拉姆,年增长率高达30%~40%,甚至有的产品比西班牙、意大利的贵30%也依然抢手。 中国员工回国意愿强烈 记者记得霍锦祥曾在2011年说过,如果中东市场反应良好,集团将会把这种模式迅速复制到非洲、南美、俄罗斯等地。可经过两年的艰难推广路,记者再次问他还是否还会复制这种模式,霍锦祥的答案却变成了“no”。 问及原因,霍锦祥坦言有多方面的考虑。且不说开拓市场的难度,仅是派去迪拜的8个中国员工都难以说服让他们长期待下去。“虽然迪拜有几十万中国人,但毕竟还是背井离乡。只有年轻刚毕业的一开始图新鲜想过去,但新鲜感过了之后,就想回来了。”霍锦祥说。 生活中也似乎布满关口。跑业务不能没有车,而迪拜考驾照又是出了名的难,吴银星对此非常头疼。他说,语言不通又看不懂路牌,再加上迪拜的高温、大风、沙尘天气,待久了的员工无心工作,时刻盼回国。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