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灶镇:建陶古镇“腾笼换鸟”谋转型陶城网 2013/7/26 [访问本页PC版]在吴汉钊的记忆中,磁灶的天空总是灰黄的,“这两年来才好一点”。记者从他公司的生产车间出来,也是沾了一身灰,漫天的粉尘,让人不愿再多做停留。 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是困扰磁灶镇的梦魇,建陶业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走了碧水蓝天,这也是政府痛下决心煤改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晋江决定从耗能改革开始,全力推进磁灶的陶瓷企业去污化,向绿色转型,推广使用天然气,替代传统的烧煤模式。而天然气的使用就可以彻底杜绝含酚废水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梅溪的治污问题。 除了环境问题,中小型陶瓷企业普遍存在的低效益现象也是政府大刀阔斧改革的重要原因。 吴声团表示,外墙砖行业的利润已经降到了10%以下。吴汉钊说:“与其他产业相比,陶瓷产业效益低下,税收也很少。” 这种局面使陶瓷产业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陶瓷产业的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污染相对严重、资源消耗大、无品牌意识等特点,使其在晋江名牌汇聚的产业竞争中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空间。”晋江市政府经贸委一负责人表示。 长期以来,建陶市场上供大于求,造成产品严重积压,那些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样式老化的产品尤为严重。个别企业由于资金问题采用低价倾销的销售办法,相互杀价,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很多小企业存在着管理不善,设备老化,技术含量低,一味地粗放经营、以量博利的情况。 针对这些无法满足时代需要的企业,磁灶镇建陶业亟须一场产业资源的重新整合。 腾笼换鸟的转型之路 “天然气时代”带来的高成本,让许多企业积极求变,倒逼转型。 在华泰陶瓷新型太阳能陶瓷生产车间,5条成型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面对传统外墙砖行业利润式微的现状,华泰主动对接中科院,引入太阳能陶瓷项目,大获成功,产品供不应求,订单雪片般飞来。 在丹豪陶瓷公司,公司投入数百万元资金,用3d喷涂技术,解决了传统外墙砖描绘难的难题,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外墙砖的精致度和附加值。 在美胜陶瓷公司,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劈开砖”,并加速投产,拓展了市场空间…… 另一些企业则选择外迁,万利陶瓷迁往漳州,恒达陶瓷迁往江西高安,国星陶瓷迁往湖北黄石……他们的生产终端迁移到异地,价值含量较高的研发和销售两端则以总部基地的形式留在磁灶。 但这些踏上转型之路的陶瓷企业并不占磁灶镇建陶业的主体,更多的企业在利润空间的挤压下缩小产能,或者被迫退出,这对于以建陶业为支柱产业的磁灶镇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