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大船时代的航运赌局

中国水运报  2013/8/17  [访问本页PC版]

      据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前后,1.8万标箱船将成为亚欧航线上的主流船型。今后要想在这一航线上继续生存,船公司必须建造与3e级船舶的效率相仿甚至更高的船舶,包括资本效率、燃油效率和环保效率。

      大船猛增遏制运价回升

      如今,船舶大型化已是业界大势,从早期的2700标箱,到1.3万标箱,再到如今的1.8万标箱,船舶运力越大,单箱成本就越低。然而,这也给一些无力投资和经营更大船型的航运企业带来更大的冲击,而由于运力过剩状况仍无缓解,包括大型航运企业在内的班轮公司,也很难获得盈利。

      相关数据显示,受货源需求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的集装箱运价水平总体不如去年同期,尽管美东和美西线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和3%,但由于权重较大的欧洲线大降了25%,导致上半年集装箱出口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尤其是二季度,为了抢占市场,各班轮公司不得不重开价格战,上海港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从一季度最高1245点下跌到第二季的低点927.5点,降幅为25%。

      而运力的增长却没有止步。根据克拉克森的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集装箱运力已达到1670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2%,而今年的增量基本都是8000标准箱以上的超大型船,30艘合计运量达43.7万标准箱,占到新增量的93%。此外,目前全球8000标箱以上船舶订单总量达251万标准箱,占目前8000标准箱以上船队规模的49%,并且从今年开始逐渐进入交船高峰期。

      目前,班轮公司下订单与运力过剩和经济基本面已经没有关系了,是被迫上了“战车”。这个市场游戏规则很简单,要么增规模,要么遭淘汰。但运力过度竞争的潜在风险也在日益集聚,一旦所有订单得以兑现,在可预见的将来,集装箱海运市场不是像今日干散货市场杀得头破血流,运价持续低迷,就是被指垄断,运价大幅波动。

      投资回报难以预料

      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包张静分析,今年世界经济总体不容乐观。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拖累了全球海运量的增长,抑制了运力新增需求。这一阶段更新需求扮演的角色与地位就显得相对突出。在本已过剩的局面下,新运力的大批量投放只能加剧运力供求关系的恶化,进一步抑制航运费率回升,令多数航运公司经营处境更为艰难。

      目前,世界经济依然处于缓慢的复苏之中。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13年和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为3.3%和4.0%,世界贸易量增速则分别为3.6%和5.3%,两项指标较1月份的预测略有下调。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