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美投资激增290% 美国人大呼中国钱真多中国经营报 2013/8/17 [访问本页PC版]“中国在美国直接投资才刚刚开始,现在所谓在美的几千家中资企业,不少是代表处、办公室等,真正大手笔的投资并不是很多,不过去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确实非常快。”袁宁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 并购进行时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美国签署8个并购交易以及9个新项目投资交易,投资总额达22亿美元。 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资本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市场时采取兼并收购方式。 沈丹阳指出,从对外并购情况来看,上半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大概有30%通过并购方式实现。 “在美国进行并购比较符合我们国际化的发展规划。”ivc(国际维生素集团公司)ceo兼总裁戴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采取在东道国自建工厂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戴明认为,建工厂或药厂不仅工程耗资巨大,而且软件条件的重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的软件,一是招募具备相关技能的当地员工并非一朝一夕,建成工厂如果没有员工那厂房就成了空壳。二是获取东道国产品开发和经营相关资质或牌照的难度比单纯建厂房难得多。三是现有员工获得各种资质后,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并获得当地客户认可,这个过程更长,不是一两年就能在客户当中建立品牌信任度。“如此算来至少要花费7~8年时间,确实耗不起。” 总部位于纽约的荣鼎咨询公司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美国签署8个并购交易以及9个新项目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交易,投资总额达22亿美元。 但通过并购方式投资海外并不完全是一条快速通道,以戴明及其他中国投资者投资ivc为例,完成收购是2010年,但实际上2007年这些中国投资者就开始酝酿国际化,并对在美国进行并购做了多次头脑风暴、论证以及可行性分析,2009年才进入到实质阶段。 与近年来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进入美国市场的众多中国企业不同,1985年中建美国依靠自身内生式发展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海外大规模兼并收购的资本实力。在海外自建工厂、自设机构是那个特定时期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主要方式。 进入美国市场初期没有选择熟悉行业,中建美国为此吃过苦头,并为自己当初的国际化交上了昂贵的“学费”。到2000年回归工程承包主业后到现在,中建美国的年营业额从1000万美元连续翻了六番,在没有进行收购的情况下,中建美国的经营规模连续十三年保持年平均40%以上的增长速度。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