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化陶瓷业:技术创新破解微利困局中华建筑报 2013/9/13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金融危机以来,内外交困的局势正步步紧逼整个德化陶瓷产业链,行业利润的大蛋糕被迫缩水。据德化相关部门统计数字,德化陶瓷产业虽然每年都保持着20%左右的产值增长,但是利润率却以每年约1%~2%的幅度逐年降低。 德化政府部门今年用实力、文化、美丽、幸福、清纯五个关键词来描绘瓷都发展的巨幅画卷,随之铺开的“五大工程”中,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便是重彩的一笔。 对于产业升级,加快推进陶瓷生产方式、产品结构、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的转变,这是德化政府层面认可的方向。此次产业升级对整个德化陶瓷产业链有怎样的触动,德化陶企自然最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话语权。记者近日走访德化多家陶企,试图通过描绘企业最新动向,破解德化陶瓷在微利时代的产业升级密码以及利润增长的“突破点”。 生产方式:技术创新浪潮席卷产业链 一股技术创新的浪潮正在席卷德化陶瓷产业链。这种创新包括原料上的革新,生产工艺的改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包括产品方面的研发。其实引发众陶企对此趋之若鹜的内在驱动力很显然,就两个字——“省钱”,成本控制得低点再低点,企业利润率才有回升的可能。 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是家外资企业,该公司在生产工艺方面的先进性,在业界已经有了不错的口碑。“我们公司1995年引进全自动的成型生产线,这套设备可以实现练泥、滚压、烘干、机械修胚一条龙自动化。”管理部郑富垚说,引用成型生产线,一台机器相当于十到十五个员工,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更规整,合格率可以高达95%~98%,可以减少破损带来的利润损失。 德化县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指出,现在德化1400多家陶企中,引进全自动成型生产线的企业有20余家。德化陶企中还有不少家庭作坊,通过人工注浆也可以完成陶瓷制作,但是这种生产效率低下、不成规模的生产方式弊端显而易见。 在改进生产方式、控制成本方面,德化县政府这一两年来连续下发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鼓励陶瓷泥料加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今年德化科技局将重点研究窑炉节能减排技术,废瓷废物再利用技术,利用废弃的低成本的土研发新原料取代不可再生的高岭土等昂贵瓷土,这些都是降低企业原料成本的重要方式。此外,推广陶瓷材料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化生产技术,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企业人工成本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德化县科技局局长林耀心指出。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