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帆船制造业走向国际舞台 产业链条待完善
2013/9/5 [访问本页PC版] “青岛的帆船、游艇产业分两大类,一是以码头俱乐部形式为主,相当于‘停船场’,第二种是船艇俱乐部,主要以经营船舶为主。”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副总经理辛贤雷告诉记者,“在国外,像青岛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青岛有船舶租赁等形式,这在国外是没有的。国外习惯实行会员制,一个俱乐部买上十几条船,人们交了会费以后就可以随便玩,由于国内的发展条件还不成熟,所以目前国内还没有这种形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的泊位利用率仍不足60%。“青岛的帆船产业是从奥帆赛开始的,为了迎接奥帆赛,奥帆中心和银海俱乐部分别建造了700个和300个泊位,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停靠他们的赛船。但在2008年过后,随着奥帆赛的结束,当时青岛不到100条帆船的现状,导致那年奥帆中心和银海俱乐部的泊位空闲率达到了80%以上。”辛贤雷说。同样曾是奥帆赛举办城市,位于法国的一个小镇仅有3万人口,港口却停泊着6000条帆船,90%以上的人都可以玩帆船。在荷兰,那里的游艇拥有量很大,每17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游艇,还有澳大利亚、英国伦敦等欧美地区的游艇业也都已经非常成熟。
帆船之都“厚积薄发”
青岛作为正在打造的“帆船之都”,距离国际帆船之都还有很大差距。从全球层面来看,德国基尔、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奥帆城市充分发挥奥运遗产作用,促进城市竞争力稳步提升。基尔作为世界帆船之都,拥有悠久的帆船历史,曾举办过两届奥帆赛,拥有数万艘游艇,有130万游客容纳接待能力,其中大多数是为帆船而来,每年基尔帆船周旅游收入达7.5亿欧元,已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而帆船带给巴塞罗那的不仅是让港口的海面更加开阔,其政府成立的帆船中心更是帆船运动的天堂,可提供帆船关联服务,通过这一窗口,许多行业如旅游业公司等都纷纷入驻,还有30余个国家代表处入驻,每年游客数超过12万人次。“青岛的友好城市——德国小城基尔曾经举办过两届奥运会,是帆船运动最发达的小城。在那里举办的帆船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奥运场馆的传承和世锦赛的举办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平日只有20万人的小城在帆船周期间会有几百万人涌入,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是基尔的优势。”青岛市帆船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的发展速度很快,相信很快就可以赶超它们。“帆船运动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青岛帆船产业的发展,比如在今年的航博会现场,意向成交额就达到了2.2亿元。帆船运动在带动了帆船游艇产业、游艇经纪人新兴产业的同时,还带动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为青岛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贡献。”青岛帆船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进一步放大了帆船运动经济效应,带动了青岛船舶制造业、航海培训、工艺品经贸及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