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破产 酝酿退出机制

国际金融报  2013/9/6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有所增加,今后银行业也将面临“淘汰制”。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的退出机制正在酝酿当中。

    “目前各项金融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同时存款保险制度、风险处置和银行退出机制等也在酝酿中。”尚福林表示,这些改革要求金融监管部门一方面积极推动和支持金融业改革,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改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加强风险监测和应对,促进改革顺利实施。

    尚福林指出,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机构实现了从资不抵债到经营良好的历史性转变,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健全,经营效率和竞争实力显著提升。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业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同质化经营局面亟待改变,拼规模、抢份额、冲时点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银行业面临结构性转型。

    针对6月份的“钱荒”事件,尚福林强调,随着银行业务日趋复杂,流动性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增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还需要根据业务模式和风险状况的变化进一步提高。

    同时,在尚福林看来,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向金融监管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需要金融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有效配置资源和协同推进改革。另一方面需要金融体系自身的稳健高效运行。而要实现这样的要求,则首先要引导金融业支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科学地引导金融机构发展转型,更深入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更前瞻地防范金融体系风险。

    业内专家认为,退出机制是给商业银行增加一种约束。银行是经营信用的机构,完善退出机制对于银行这个行业而言,能增加经营范围的约束。同时,鉴于目前中国银行业经营的是国家信用,增加其退出的机制,可让银行更合理应用国家信用。

    “中国银行业虽没有短期内的系统性风险,但建立包括银行业破产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等在内的退出机制,方向无疑是确定的。”国际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资深董事廖强表示:“银行业破产业务在中国还没确定起来,加强对银行业约束,使得银行自行承担从事风险业务的后果,否则对银行的行为就没有纪律约束。可能小型银行会首当其冲,他们不会像大银行一样遭受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会有更多集中度的风险暴露,未来两三年有更多的机会遭受不能承受的信贷损失。”

    廖强表示,未来2至3年,基建与地方平台出现的大量坏账将给中国银行业的信用评级带来极大压力,个别中小金融机构可能破产,个别区域可能出现风险集中暴露,并由此加速银行机构的商业化整合。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