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新经贸格局下的中国机会

中国经济网  2014/1/23  [访问本页PC版]

    稍加分析,便能发现美国推出ttip和tpp的战略意图。

    ttip意图结成美欧联盟,以此对抗新兴市场国家。这几年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快速,对发达国家冲击颇大,美欧构建一个没有新兴市场国家参加的规则体系,可以抑制发展中国家日益上升的影响力,重掌国际经贸领导权。这也是美欧两大经济体的共同目标。目前,ttip笼络的谈判成员国的gdp总额占全球的45%,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tpp则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矛头直指中国,意图架空apec和瓦解中国-东盟自贸区。目前,tpp笼络的谈判成员国的gdp总额占全球的40%,贸易总额也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虽没有明言,但实际上这两个协议都是把中国、俄罗斯等被美国认为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排除在外。不过,中、俄若要参与进来,当然欢迎,但需要接受以美国为核心的圈子规则,对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自然不利。因此,这两个协议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圈子化”思维。

    tpp和ttip这两个圈子一旦形成,犹如两条锁链,对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影响将非常巨大。在此格局下,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三、内外兼修构筑中国经贸圈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美国大力构建自己的圈子,中国当然不能无动于衷,要从中找寻自己的机会。既然圈子化是当下的趋势,中国就必须构建和巩固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经贸圈子,并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波动。目前看来,可以考虑内外兼修,通过“一内一外”的自贸区战略,构建中国的经贸圈。

    自贸区分为内、外两个概念。国内的自贸区是狭义上的自贸区概念,就是所谓的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是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区域开展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我国现在试点的上海自贸区就属于这一类。“外”的自贸区是广义上的自贸区概念,是指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多个国家组成一个自由贸易区,游戏规则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比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谈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就属于这一类。

    对内的自贸区战略就是目前我国正在试点的上海自贸区开放战略。设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是以开放倒逼改革,通过加大开放力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创新、投资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改革。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以开放促改革的确是充满智慧的一招。上海自贸区试点是通过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式,来倒逼国内改革,而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则是通过管好政府这只手,为市场之手顺利运行打基础、铺好路。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