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晶硅加工贸易持续疯狂 补漏政策或再告失效证券日报 2014/10/28 [访问本页PC版]“业界更不愿看到的是,这一窘境会导致中美间可能达成的‘价格承诺’最终流产,进而令美国‘双反’终裁结果对中国光伏造成严重破坏。”上述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 今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了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7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中国大陆晶体硅光伏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6.33%至165.04%,中国台湾地区的倾销幅度为27.59%至44.18%。 而即日起,美国商务部已要求美国海关依据上述补贴、倾销幅度,对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征收相应的保证金。 两周审批总额达10万吨 是什么原因导致在相关部门“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暂停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后,我国8月份至9月份由美国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仍然维持高位,且100%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呢? 值得注意的是,“58号文”中对“暂时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具体安排为:2014年9月1日前已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加工贸易业务(广东省企业以实际加工贸易手册设立时间为准),可在合同有效期内执行完毕。以企业为管理单元的联网监管企业可在2014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上述业务到期仍未执行完毕的不予延期,按加工贸易内销、退运或其他规定办理。 “这项措施在执行时遭遇基层商务部门的突击审批,在‘58号文’之后的两周时间里(8月14日-8月29日)突击审批大量加工贸易申请。一些重点企业(地方扶持对象)可能获得了‘特殊待遇’,例如它们可能享有‘以企业为管理单元’及‘可在合同有效期内执行完毕’的双重待遇。当然,这种做法是有悖‘58号文’精神的。”上述业界人士向记者说道。 有色协会硅业分会的报告也指出,“由于8月14日‘58号文’叫停多晶硅加工贸易后,各地在正式执行日9月1日前半个月时间内,大量突击申请加工贸易进口业务,使得多晶硅进口量飙升。另外9月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4046吨,占总进口量的40.7%,连续五个月位居进口量首位,自韩国进口多晶硅占比日渐增大,同样是致使9月份多晶硅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的原因之一”。 除了8月份-9月份实际发生的进口数据可为佐证外,据记者掌握的资料,在“58号文”发布至9月1日的两周时间内,获得审批通过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合同最长期限至2015年8月,超过了“58号文”要求的合同执行完毕期限(今年12月31日)。而两周时间内,获批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总额可能超过了10万吨。这一数字超过以往任何年份的进口总额。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