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网店备战“双12”市民任性不起来

  2014/12/10  [访问本页PC版]

    对于“双12”,季节性效应明显的冬装、鞋子、家电等商家显得更为积极。在顺联奥特莱斯,冬日暖装热卖会正在进行,商场里挂着“全场冬装1~3折”的标语。一家品牌服饰店铺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的冬季促销是从圣诞节前后开始,现在是从“双12”开始。”记者看到,许多店铺还摆满了圣诞树等装饰品,工作人员统一戴上了圣诞帽。

    而在城市广场,一场网购商品购物美食节正在举行,几十个服装摊位的老板在卖力吆喝,有的折扣甚至低至一折。“不参与就错过了一个宣传节点,哪怕卖不动货,也会造势宣传,尽量拉回一些客户。”宋先生是一名羽绒服店店主,他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折扣不会这么低,但由于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从网上购买服装,对实体店的冲击很大,他希望通过参与这种薄利促销活动,提前将消费者的需求释放。

    记者

    观察

    造节营销

    应坚守诚信底线

    桂城一家商场负责人向记透露了接下来的促销计划,12月中旬”双12“促销,12月下旬圣诞节,1月初元旦,1月中旬店铺周年庆,接着就是春节促销……用该负责人的话说,就是“每个档期都要有个节日,没有节日就要创造节日”。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中国人的节日多了起来。在商家的推动下,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已有赶超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之势。而电商炒热的“双11”、“双12”节日,也愈来愈为线下店铺所接受,成为一次全民的购物狂欢。基于此,我们已很难分辨,是节日成就了商家,还是商家扩大了节日效应。

    商家越来越热衷过节、造节,背后自然是利益使然,节日只是一个噱头,是为了让促销变得“师出有名”而已。但在“造节营销”背后,我们不应忽略诚信的底线。在“双11”中,有消费者反映,购买半月后仍未收到货物,“明降暗升”的打折猫腻也早已饱受诟病。如果这些打着节日旗号的促销让消费者渐渐失去信心,最终受损的将是商家本身,因此在热衷造节的背后,我们也呼吁商家应量力而行,坚守诚信底线。

    文/珠江时报记者 李年智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