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暗藏风险 红星美凯龙收编吉盛伟邦面临三道坎

  2014/2/12  [访问本页PC版]

    2012年,红星美凯龙又先后两次宣布发票据,融资规模合计为15亿元。

    消化难题

    将吉盛伟邦“吞下”后,摆在红星美凯龙面前的则是消化考验了。

    红星美凯龙方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收购完成后,红星美凯龙将继续保留“吉盛伟邦”品牌,推进双品牌战略,并将采取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立体化的品牌体系,实现两大品牌资源的优势整合和更全面的消费者覆盖。

    但一位家具品牌商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虽然吉盛伟邦的定位与红星美凯龙相比稍高一些,但红星美凯龙近年来无论是选址、装修还是引入品牌商也呈现越来越高端的趋势,因此区隔并不明显,再加之红星美凯龙还有将建材商引入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的计划,二者的相似程度还会上升。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告诉本报记者,收购完成后,由于双方在规模体量上的差距,红星美凯龙的品牌占据绝对强势的地位,而吉盛伟邦则有可能面临一定的“被边缘化”的风险。

    宜华木业(600978.sh)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刘伟宏也对记者说,双品牌运作方式的最大困难在于协同管理,“既能激发企业内部竞争又能避免同质化竞争,要通过相似的产品和渠道来做还是很有挑战的”。

    对此,刘建修表示,在整合吉盛伟邦的资源方面,红星美凯龙应该首先对两个品牌进行正确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防止同质化竞争,对于渠道而言也应以便利、低成本为原则,优化红星美凯龙之前的渠道布局,对重复、低效渠道进行清查,此外还应在企业文化、管理合作方面下功夫。

    船大难调头

    目前国内家居卖场几乎是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和其他品牌卖场几分天下的局面。

    无论从125家店的数量还是销售规模上来看,红星美凯龙无疑都是排名第一的行业大佬,本次收购完成后,其体量还在进一步扩大。

    而居然之家也以遍及全国的76家店紧随其后,并在今年收编了此前破产的东方家园的部分门店。

    对于这些“大鱼吃小鱼”的案例和行业规模不断集中的趋势,业内人士均表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当然有利”,但多位受访人也都指出,卖场不仅要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而且要从根本上积极转型、改进商业模式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位地板企业的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称,目前整个家居建材行业都在受到电商的冲击,很多大型家居卖场经营惨淡,“一线城市的一些家居卖场,常态销售仅有20%,供应商要靠自己在外面做活动才能保持不亏损”。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