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砖行业2014发展四大动向2014/3/19 [访问本页PC版]目前,我国陶瓷砖生产企业有2000余家,其中大型企业30余家,约占2%;中型企业200余家,约占10%;小型企业1700余家,约占88%。主要集中在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和四川夹江等地区。 除小企业遍布外,行业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广东佛山、江浙部分地区的陶瓷砖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产品质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然而,福建、山东、四川等主产区以及江西、河南、河北等新兴产区的小型企业众多,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质量差异较大。 “国内还是比较缺乏品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分会秘书长黄心红表示,目前不少国内出口陶瓷砖都不打自己的品牌,企业品牌培育及建设意识亟待加强。 安全指标关乎健康 纵览近6年陶瓷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有一个不合格项目出现问题的次数极少,但一旦抽检不合格,就会极大刺激消费者神经。这就是关乎公众人身健康的产品安全指标,包括放射性、可溶性铅和镉含量。 2008年至2013年陶瓷砖国家监督抽查显示,共有6批次产品放射性指标不合格,近两年各有1批次。 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胡礼乐撰文指出,陶瓷砖的主要生产原料包括天然矿物原料(如黏土、长石等)、化工原料(如氧化物、金属盐)、工业废渣原料(如煤矸石、粉煤灰等),其中部分原料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放射出的α、β、γ等多种射线,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对此,国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于2002年1月在全国强制实施,从2002年7月起,市场上停止销售不符合该国家标准的产品。上述标准于2010年加以修订,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限量作了明确规定。另外,国家对瓷质砖的放射性实行强制认证制度(ccc),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销售,加强了对放射性危害的控制。 据专家介绍,陶瓷砖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使用含铅釉料和含镉色料,砖中的铅和镉会对人体、环境造成危害。更可怕的是,镉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潜伏期可长达30年。《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陶瓷砖》和《陶瓷砖》,都对产品中的铅和镉含量作了规定。 崭新的瓷砖,买回来后却碎了多块。不少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为此类事情窝心,而此种投诉纠纷也屡见不鲜。分析原因,除与过程运输有关外,产品质量本身的性能不达标是关键所在。 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是体现陶瓷砖性能指标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装饰效果。近6年抽查的产品中,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不合格的各有78项次和44项次,综合来看,占不合格项目的比例超45%,导致陶瓷砖在使用中易造成断裂、破碎或缺楞少角等表面缺陷。胡礼乐认为,严格控制坯料成分、颗粒配比、成型水分,严格保证成型压力和烧成温度,是提高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性能的有效措施。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