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红星美凯龙成长性存疑 类商业地产模式遇寒冬

  2014/5/8  [访问本页PC版]

    如果占到公司总资产近七成的商业地产和土地使用权价值出现资产减值,公司资产负债率上升不论,还将严重威胁到公司本已紧张的资金链,如果追加担保物又有可能面临无可追加的局面,“公司目前的负债情况不好。”一位保荐人担忧地说。

    楼市疲软或拖累业绩

    在负债率高企的背景下,红星美凯龙准备ipo,以股权融资缓解目前的资金链紧张当在市场预料之中。然而,公司的业务与发展是否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合理回报则值得怀疑。家居装饰的销量同普通居民购买新房密切相关,也直接关系到红星美凯龙租户的利润。

    市场人士预计,一旦房地产需求继续下滑,则很快会传导到下游的家装行业,进而影响为家居提供服务的卖场。

    这种情况对红星美凯龙而言并不陌生。2012年,在连续三年的高增长后,因房地产宏观调控,公司遭遇了业绩下滑。为稳定家居建材市场,公司的部分自营商场给予了商户一定的租金减免,从而影响了当年的毛利率。同时,公司在2012年连关4家门店,包括此前寄予厚望的南京奥体商场和广东琶洲商场,其中后者面积逾8万平方米。

    不过,公司依旧选择在二线城市大举扩张,本次44.5亿元募集资金中将有四分之三即33.3亿元投入家居商场建设类项目。将募集资金全线押宝二线城市地产业的火爆,不禁令人为红星美凯龙的战略判断捏一把汗。“我认为红星美凯龙在城市卖场所在区域的选择上是有风险的。”前述地产业内人士称。

    在一线城市,公司则遇到了“玻璃天花板”。“一线城市人流量大,商业发达,在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提升租金比较困难。”这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红星美凯龙是单一的家居用品,吸纳人群的能力肯定不如综合商业体。商户之间没有互相提升价值的空间,想要进一步提升租金难度很大。

    对此,公司的应对策略是简单的外延式扩张。今年年初,公司以20亿元收购业内第三的吉盛伟邦,强化上海本地市场。“难道消灭了竞争对手就可以产生‘1+1>2’的效果吗?”一位红星美凯龙内部人士并不表示乐观,“前几年投资人就要求达到20亿元净利润,去年才达到13亿元。”

    一边是楼市存风险的中小城市,一边是商业饱和的一线城市,红星美凯龙的成长性值得怀疑。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世瑾 朱楠)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