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外贸数据缘何“冰火两重天”中国经济时报 2014/8/29 [访问本页PC版]三、国内需求偏弱、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去年基数较高三大因素导致进口由正转负 7月进口同比下降1.6%,6月同比为增长5.6%。从季调后的环比增长来看,7月出口环比微增0.2%,也远低于6月4.5%的环比增长。进口明显弱于市场预期,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国内需求偏弱。7月份原油、成品油、未锻造的铜及铜材等产品进口量分别下降9%、42.8%、17.2%,进口金额分别下降3.7%、38%、15.6%。进口量的下降部分原因在于进口价格的上涨,原油价格受6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7月进口均价同环比分别上涨5.8%、1.1%,未锻造的铜及钢材进口均价同环比也分别上涨1.9%、2.5%。但考虑到这些产品进口量及金额下降幅度较大,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需求仍然偏弱,主要表现为工业增长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减速和电力数据创16个月以来新低。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比6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同期的9.7%。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17%,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经测算,7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仅为15.7%左右,比6月当月回落1.9个百分点。7月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3%,创16个月以来新低。 二是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如7月份铁矿砂及其精矿量增价跌,进口量增长12.8%,但由于进口铁矿石含税到岸价同比下降26.9%,进口额同比下降12.1%。 三是去年7月基数较高。2013年7月进口增速达10.9%,既高于当年6月下降0.8%和8月增长7.2%的增速,也远超过当年平均水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上年高基数将对今年增长有一定的下拉作用。 四、全球经济乍暖还寒,国内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人民币升值,出口两位数增长难以持续,外贸顺差料将收窄 6月、7月外贸出口数据好转,主要是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对我国出口的滞后反应。这种趋势到底能否持续,很多人认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2014年全年出口增长将达到10%左右。我们认为,这个判断有些过于乐观。 一是全球经济乍暖还寒增大了下半年我国出口的不确定性。二季度,尽管美国不变价gdp环比折年率为4%,但近期失业率回升,新增就业数据不及预期。欧元区同比增长0.7%,但环比零增长,弱于0.1%的市场预期,尤其是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近两周的经济数据包括工厂订单和zew经济指数都大幅下滑。作为欧元区第三的意大利经济再次陷入衰退,葡萄牙圣灵银行发生财务危机。受国内消费下滑等因素的影响,二季度日本gdp环比折年率下降6.8%,远逊于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波诡云谲,突发事件和危机不断,增大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不确定性。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内乱、马航坠机事件不断发酵,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与俄罗斯大打“制裁战”,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美国开始打击伊拉克北部逊尼派极端分子等。地缘政治动荡将给本已多云密布的全球经济蒙上又一重阴霾。 二是人民币升值的滞后效应。进入5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由6.2455升值到6.1470(8月15日),升值幅度达1.58%。汇率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周期一般为3—6个月。因此,5月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将在三四季度显现出来。 三是国内经济复苏动力不强、需求疲弱预示进口难以较快增长。最新数据表明,受房地产投资下行拖累,国内投资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未来几个月投资能否企稳回升,取决于基础设施建设托底和房地产投资下拉两股力量的博弈。消费增长也出现放缓,难以实现更快增长。同样,央行公布的7月货币信贷数据意外出现大幅收缩,令市场大跌眼镜,货币信贷的剧烈波动料将对本来不稳的经济带来“负能量”。因此,在内需略显疲软、短期难以加快增长的情况下,进口仍将保持较低增长。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