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瓷企业环保难在哪?

  2014/8/3  [访问本页PC版]

    当然,高效的处理手段也不是没有。现在,已有部分陶瓷企业选择技术更新,将陶瓷废渣进行再回收利用,用于生产透水砖、广场砖以及陶粒等产品。

    要环保还是要效益?

    经济因素制约企业绿色化进程

    虽然陶瓷“三废”处理工艺已趋成熟,但企业成本和效益的原因却成为阻碍绿色化进程的一大难题。现在,不少陶瓷企业纷纷陷入了“要环保还是要效益”的困境。

    以废气处理中大量运用的脱硫塔为例,单个脱硫塔成本费用往往在70多万元,由于脱硫塔主体为铁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废气腐蚀,其使用寿命往往只有3~5年。

    不仅如此,除去一次性投入的设备成本外,维持脱硫塔运行的药剂费用也不是小数目,每天成本达两万多元。虽然已有环保公司研发出化学纤维制造的脱硫塔,可以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但价格比传统脱硫塔高出一倍,许多企业无力承担。

    另一方面,虽然废渣再利用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前景可观,但不少追求“短平快”生产模式的企业却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开发与研制相关技术,宁可选择传统的填埋模式进行废渣处理。

    更令一些企业失望的是,许多利用废渣生产出的产品在终端销售上表现疲软,并未取得太多的销售业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陶瓷企业对废渣进行再利用的热情。

    一些陶瓷厂商负责人直言不讳:企业当然希望走上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成本因素却让我们不堪重负,我们总不能因为追求可持续发展而让企业亏损倒闭吧。

    对环保多是被动接受

    政府或成绿色陶瓷发展的主导

    陶瓷企业的产品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环保建设,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往往拥有更加完备的绿色、环保理念,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在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上的建设。

    现阶段,国内不少陶瓷企业对于环保都还处于被动接受的态度,政府出台什么规定,就进行针对性改造,积极性并不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陶瓷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详尽的规范和限制。

    而另一方面,考虑到陶瓷企业是纳税大户,一些地方政府在考核陶瓷企业“三废”排放时,往往执行力度并不严格,甚至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治理陶瓷企业污染的难度。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