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央行:加快自贸区金改 推动资本项目分类兑换

中国商网  2014/9/29  [访问本页PC版]

      当前,社会上有人把资本项目可兑换错误地理解成“完全的、自由的”可兑换,进而认为金融开放会带来重大风险,并由此产生恐惧心态。“我们在上海自贸区试验的,不是这样的可兑换,而是‘分类别、有管理’的可兑换。”张新强调。

      所谓“分类别”,就是只对实体经济有迫切需要的部分搞可兑换,比如企业合理的中长期融资、跨境投资等。而不对其他部分如衍生工具、短期资本流动(热钱)、短期外债项目等搞可兑换。

      所谓“有管理”,就是对要搞可兑换的部分资本项目,也不放任自由,而是继续实施必要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比如区内企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数额不得超过实缴资本的1倍。同时,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存贷比、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监管措施继续在上海自贸区内适用。

      张新表示,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有两点。一方面,要开通正常途径,允许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要坚决防止异常跨境资金流动,不允许仅仅为了谋求资本利得的跨境套利、活跃金融市场的衍生品交易,对实体经济发展没有支持效用、又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或危机的跨境资金流动。

      比如,自贸区始终按照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设计金改方案。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一些改革措施,如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用、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已在全国推广实施。而对于和实体经济关联度不大的短期资本流动,在开放时持审慎态度。

      另外,对金融风险的防控,要和社会诚信建设联系起来。“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灰色空间,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想去钻。在诚信体系建设上,上海下了很大功夫。这就促使自贸区内的企业碰到一些 两可 的业务时,会主动和监管部门沟通,为风险防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新还表示,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但这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像自贸区率先试点外币利率市场化后,上海15家规模较大的银行在央行指导下成立了“利率市场秩序自律委员会”,保证改革的平稳进行。“市场化不是搞恶性竞争。如果市场化后银行竞相拉存款、进而推高贷款利率,这就违背了改革初衷。自贸区内通过行业自律,做到改革后 存款不搬家、利率不上升 ,这就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积累了经验。”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