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瓷文化产业在丝路上“沐”火新生

人民网  2015/11/13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提起陶瓷,人们会联想起郑和下西洋,给所到国家带去象征中国文化的陶瓷艺术,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国粹。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这一古老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5中国(北京)国际木火节日前在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鹅和鸭农庄开幕。怀柔区桥梓镇书记李树海、怀柔区文化促进中心主任吕晓国、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卢德国、世界传统陶艺协会会长金荣文(kim yong moon)等领导与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70多位知名陶瓷艺术家共同出席了此次盛会。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丁一兵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策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实力,推进文化影响力的伟大设计而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时代契机下,2015中国(北京)国际木火节落地北京怀柔,意味着复兴陶瓷、重振对外文化交流的最佳时机已经来到!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复兴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重要议题。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厚重的历史赋予陶瓷有条件再次承担起重要角色。重振陶瓷文化、助力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需要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国际木火节的举办让陶瓷文化产业再次引起关注。

    陶瓷文化产业“沐”火新生

    国际木火节因陶瓷而生,以木火为名。所谓“木火”,即为古老的窑炉与原始的木材,暗指传承千年的陶瓷工艺。平凡的泥土经加工后再接受木与火的锤炼便烧成坚硬而精美的工艺品,泥土在木火之中重生。然而,木火文化并不拘泥于成瓷的文化,在当今历史环境下更有陶瓷文化产业“沐”火新生的意义。本届国际木火节共邀请了来自全球五大洲、22个国家的70多位艺术家共襄盛举,在开幕式的现场,各国艺术家还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在特制的陶泥盘上按下自己的手印并签字,共同祝福此次木火节举办成功。

    世界传统陶艺协会会长金荣文谈起本次国际木火节更是感慨万千:“木火节不是艺术家个人的事,它成了国家的项目。每年各国的陶艺家聚在一起,彼此交流信息,切磋技法,共同探讨作品,欣赏作品,虽然语言不通,但彼此的心是相通的。世界各国都有着彼此不同的、特有的文化,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但艺术无国界,我们肩并肩,以心传心,励志做出好的作品。”

    中国首席禅画大师释延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介绍了本届木火节的一些亮点,首先本届木火节提倡原创,新增艺术家们的现场制作环节。其次释延年大师还透露本届木火节有可能会产生创吉尼斯纪录的作品。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