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海绵城市,建材业下个风口

中国建设报  2015/11/3  [访问本页PC版]

    据本刊综合分析,目前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三大领域蕴藏着市场空间:一是城市园林和生态修复领域,在建立生态湿地、环境修复设施过程中,一些新型海绵材料用处比较多,如部分新型混凝土、加气砖等。二是市政水务领域,这里云集了我国大部分海绵试点城市的项目,可以积极开拓市场。三是污水处理领域,由于该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和工程份额,部分海绵型材料可在污水处理、供排水建设中应用,尤其是用于城市排涝系统的管道材料和辅料以及用于城市地下工程的防水卷材、涂料,市场前景看好。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建材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利好,并不局限于产品和技术,而是海绵型建筑本身就是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大好场所。比如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实施雨污分流、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都需要有新的建材新业态、新产品、新标准、新的服务方式诞生。“这不是小小的一个建材产品体系,而是生态修复的一个大产业、新产业,但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与已有的新型环保材料体系结合起来,不能各自发展各自的”。付春江说。

    以往,我国城市开发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过去三年内有超过300个城市遭遇内涝,随着16个海绵试点城市的公布,各地政府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张小宏率调研组到南宁市调研,肯定了南宁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做法。据了解,今年南宁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项目总数为165项,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53项,竣工项目22项,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城市不同,海绵城市建设材料的提供肯定也不尽相同。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看,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按照区域和城市的不同,形成建材业的产品集成体系,真正发挥出海绵型材料的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态质量。

    业内人士认为,各国在建立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其材料和产品也不尽相同。德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主要提高地下管网的发达程度与排污能力,这两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拥有现代化的排水设施,不仅能高效排水排污,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我国建材业企业应该多走出去、引进来,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研发、设计思路,使海绵型产品更能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和效率效能。

    本刊还了解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并非都必须使用一些大材料、大管道,瑞士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就采取花费小、成效高、实用性强的雨水利用计划。比如,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直通地下水道,然后排入江河湖泊。尤其值得借鉴的是,瑞士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原有房屋的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这就要求建材企业要开发一部分比较小型的海绵型设备和材料,用于社区和家庭市场。“在有些雨水比较多的城市,建材企业可以生产一些‘呼吸型’的材料,实现吐故纳新。另外,也可生产一些家庭小水泵,将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打上来,用于冲洗厕所、擦洗地板、浇花等。”北新建材一位技术专家说。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