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何去何从?2016/11/10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当地时间11月9日,喧闹的2016年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最终战胜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由于此前美国多数学者、前官员和主流媒体都站在了支持希拉里的队伍中,大部分民调都显示希拉里胜率更大,这一结果仿佛英国脱欧的复刻版,大西洋两岸在事关国家命运前途的问题上再次携手共进。 大选虽然划上句号,但对美国的影响远未结束。“特朗普-桑德斯现象”早已引发美国国内激烈辩论,美国社会在多个问题上意见严重分歧,并呈现相互叠加的负面效应。特朗普在不被美国众多主流媒体、学者看好的情况下依然胜出,足以说明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政治力量不容小觑。平心而论,特朗普的上台符合两党轮替的历史性规律,更不意味着美国从此踏上凶险前途,相反,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国内政治通过大选正进行新一轮调适和变革。 但在变革之前,特朗普首先必须经受住内政和外交两方面的严峻考验。特朗普接手的美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全球化”冲击。美欧等发达国家几乎同时陷入这一浪潮,今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和这次美国大选的结果把这一趋势推上新高峰。长期以来,多数人把全球化视为理所当然,认为其进程应是不断向前。但在这次大选中,相当多一批人正为“反全球化”摇旗呐喊。全球化确实让大部分人过得更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从中获益,全球化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至少,中东的混乱让人看到全球化对解决宗教、民族问题的局限性,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明白全球化并非代表稳定的经济增长。 特朗普必须清楚,“去全球化”绝对不是美国未来的出路,而如果无法解决国内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问题,迁怒于“全球化”的情绪就无法驱散。目前,美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扩大的“重灾区”。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6年9月公布的数据,2015年美国最富有的5%人群的收入是最底层的17倍。随着财富向高收入人群聚集,中产阶级不断缩水,美国“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不复存在。作为“反全球化”、“反传统政治”的代表,如今已成大国领袖的特朗普,究竟能开出怎样的药方? 外交领域相对来说是特朗普的软肋。一方面,由于缺乏从政经验,特朗普实际上并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外交理念,对如何与各国领导人打交道更谈不上熟稔。因此,特朗普在外交上恐怕将成为“慢热型”总统。此外,美国国内问题一大摞,恐怕头一两年特朗普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疗伤”,弥合美国社会、党派分歧,真正投入外交事务的精力有限。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