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陶瓷行业怪像:一边是找砖,一边是特价

陶瓷信息报  2016/6/29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 现在是陶瓷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吗?

    答案或许未必是。但各种前所未有的“行业现象”集中而至,正宛如一个个即将被点燃引信的火药桶,随时可能一触即发,引爆已经脆弱不堪、摇摇欲坠、负重发展的产业生态链,造成部分陶企、供应商,甚至是经销商的瞬间崩溃,并以一种波及甚广的惨怛结局黯然收场。

    山雨欲来风满楼。征兆已经显现,并且愈发清晰,在产能严重供过于求,产品创新乏力、千篇一律的现实背景下,各种不健康的市场行为,凭借仅有的“超低价”优势,以非正常的方式和手段,蓬勃发展,愈演愈盛,给正常的经销渠道予以狠狠一击。

    恶性循环之下,产品价格底线被层层突破、厂商诚信体系步步丧失,各种投机取巧日渐风行……都在剧烈冲击着传统的、正常的经营秩序。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佛山华夏陶瓷城经营特价砖的店面多达约30家

    炒货的秘密

    “求货”、“找砖”……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广告信息开始在各大微信朋友圈、网络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出现。据记者统计,一个人数规模为400人的微信群,每天发出的求购找砖信息多达四五十条。甚至为了找砖的更加便利,一些整合各产区销售人员资源的网络平台相继建立。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炒货”现象。

    在陶瓷行业,对于厂家业务员,炒货已经成为人人皆有涉足的普遍行为,并且炒货收入高于正常的工资和提成收入已经不是秘密。其对于完成业务员的销售业绩和增长个人收入都有益处,一举两得。但疯狂的炒货,却对厂家的品牌口碑、企业和经销商的利益都构成了较大威胁。

    炒货的“油水”有多丰厚?佛山某陶瓷厂家销售总经理告诉记者,据其所知,在微晶石火爆的2013年前后,产品售价和利润都较高,曾有厂家业务员向经销商倒卖微晶石,一单就获利近百万的“辉煌战绩”。

    后来纸没能包住火,经销商得知自己被坑后,还跑到厂家工厂闹事。这对于厂家的诚信和形象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害。

    近些年,在看到炒货对企业的危害后,很多企业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监察制度,来减少和规避这种“灰色地带”。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便是监管最为严格的知名陶企,也无法完全杜绝员工的炒货行为。

    正因为屡禁不绝,很多企业即便知道炒货的存在,只要不做得太过分,对公司利益未造成直接损害,通常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据陶企销售人士介绍,事实上,现在并非炒货最严重的阶段。

    “炒货最火爆、最赚钱的是前三年,并且是悄无声息的‘赚钱’,彼时微信还没有完全兴起,信息也不对等,价格不透明,一片批发价一百多元的抛晶砖可以以两三百元的高价转手卖出。”这位销售人士说,但现在价格越来越透明,经销商的要求越来越高,资金也越来越紧张。

    谈及炒货的方式和门路,多位陶企销售人士透露,各式各样的方法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炒货的销售渠道主要以工程居多,直接寻找厂家拿批发价,价格越低廉越好。货源的解决往往不是难事,“拿着瓷砖的样品图片,凭借牢固的人脉资源和关系网,通常在产品品类和花色齐全的佛山很容易找到。”

    库存压力较大的产品往往更容易操作,这类产品处理价格低,一次性销量较大,可操作的利润空间更高。炒货的方式通常以“非正规渠道为主”——正规渠道难以获利。

    “满屏都是找砖”折射出产品越来越多元?

    陶业找砖现象为何越来越普遍?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产品品类越来越多元,差异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前炒货,给朋友打几个电话,基本上就能够找到,但现在找砖可能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